公司近况 - 10月16日,苏州一星机器人有限公司传出解散传闻,公司正处于解散阶段 [1] - 公司公众号已无内容显示,联合创始人兼CTO丁琰的工作经历截至今年10月 [1] - 10月17日实地探访发现,公司办公室门口堆放大件未拆封物品,公司名称及logo已被拆下,仅技术团队部分员工留守,地图显示的最新地址处于装修停工状态 [1] - 记者向公司采访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3] 公司背景 - 苏州一星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5月9日,法定代表人为潘运滨,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 [3] - 公司实控人为李星星,持股比例65.66%,拥有51%的表决权,李星星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之子 [4] - 董事长潘运滨来自吉利体系内部,曾担任吉利卫星板块总裁,现任吉利半导体公司CEO,是一家“吉利系”生态公司 [4] - 公司专注于多模态扩散大模型研发与高精度真机数据采集,致力于打造智能进化机器人 [3] 融资历程 - 成立短短4个月便获得数亿元种子轮融资 [5] - 8月13日获得曹操出行、晶能微电子等机构的战略投资 [5] - 9月17日宣布完成数亿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BV百度风投、同创伟业、苏州基金、中新集团、蓝黛科技、银河通用机器人等 [5] 行业背景与挑战 - 过去两年,中国机器人赛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向资本市场,具身智能风头正盛 [7] - 截至2025年8月底,中国机器人领域一级市场融资额已达约386.24亿元,约为2024年全年212.54亿元的1.8倍,其中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相关融资超过50起 [7] - 人形机器人仍多停留在展会和示范应用,协作机器人在工厂普及有限,家庭场景需求不足,资本热潮与产业落地之间存在矛盾 [7][8] - 业内专家指出机器人企业普遍面临三大“落地关卡”:成本关(人形机器人单台造价动辄数十万元)、场景关(不同应用场景要求各异)、生态关(核心零部件和操作系统存在短板) [8][9] - 具身智能企业普遍处于高投入、重研发、低回报的阶段,商业化路径仍需时间验证 [9]
突发!知名“富二代”创立公司,不到半年被曝解散
南方都市报·2025-10-19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