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财观察:eSIM的真相 机遇与妥协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19 22:57

eSIM技术特性与优势 - eSIM将SIM卡功能直接嵌入设备芯片,无需物理插卡,用户可通过线上方式将电话号码写入内置芯片[1] - eSIM技术可节省手机内部空间,使设备设计更轻薄,并提升防尘防水性能[1] - iPhone 17 eSIM版本据称比实体SIM卡版本续航最多提升三小时[1] - eSIM技术将改变用户使用运营商服务的方式,使切换网络变得像更换APP一样简单[1] eSIM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eSIM技术在全球已有近十年发展历程,但中国直到2025年10月,三大运营商才获得eSIM手机试商用许可[1] - 安全顾虑是eSIM在中国延迟落地的重要因素,早期存在流程规范和技术漏洞,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电信诈骗[1] - 运营商对用户控制权的维护是更深层次原因,实体SIM卡象征着用户与单一运营商的契约关系,而eSIM让换网变得简单,可能导致用户黏性下降[1] - 目前国内eSIM不支持线上跨设备转移,换手机必须前往营业厅办理,暂时无法实现海外扫码自由转移[2] - 国内eSIM服务不支持跨地区办理,例如广东的号码只能在广东办理eSIM服务[2] - 在号码数量上,国内eSIM最多只能添加两个号码,远低于国外一些地区的八个号码[2] - 同一身份证下eSIM与实体SIM总数不超过5个,同一手机最多激活两个国内运营商的eSIM号码[2] eSIM对运营商行业的影响 - eSIM将重塑运营商竞争逻辑,数字化流程绕过了实体厅店环节,降低了运营商的获客与渠道成本,但也给业务推广带来挑战[2] - 长期看,行业将从"渠道垄断"向"服务为王"转变,运营商必须依靠服务质量、套餐灵活性和用户体验来留住用户[2] eSIM未来前景与产业链 - eSIM是未来趋势,将成为万物互联的基座,从可穿戴设备扩展到车联网、智慧城市等更多智能场景[2] - 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数预计在2030年将达69亿,占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76%[2] - 中国的eSIM产业正在建立,华大电子、紫光同芯等国内企业已在eSIM芯片领域发力,打破欧美垄断格局[2] 行业发展趋势 - eSIM开启了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新时代,其发展方向是便利战胜束缚,开放替代封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