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 董事高管戴“紧箍”
北京商报·2025-10-19 23:40

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正式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核心在于完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监管制度,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1] 完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监管制度 - 从任职、履职、离职三个维度构建闭环监管体系,全面规范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行为 [2][3][4] - 明确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与董事会提名委员会的审核责任,要求股东会前披露候选人详细资料并作出书面承诺 [2] - 细化忠实勤勉义务,强化对同业竞争、利用公司商业机会等行为的披露要求,决策前需充分收集信息并谨慎判断 [2] - 强化离职管理,要求聘任时对离职后追责追偿作出安排,离职时审查其是否存在未尽义务或违法违规行为 [3] - 规范高级管理人员选聘程序,禁止控股股东等干预,需签订聘任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及离职后责任 [3]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 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薪酬管理制度,合理确定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与水平 [5] - 明确规定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需与公司经营业绩、个人业绩相匹配 [1][5] - 上市公司由盈利转亏或亏损扩大时,若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平均绩效薪酬未相应下降,需披露原因 [1][6] - 鼓励建立薪酬递延支付及止付追索机制,财务报告因错报追溯重述时,需重新考核并追回超额发放的绩效薪酬 [6] - 对研发型亏损公司或“高精尖缺”技术人才可实行特殊薪酬决定机制,不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 [6] 市场影响与专家观点 - 新规通过全流程规范推动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回归“忠实勤勉”的法定职责本质,从制度根源防范治理风险 [4] - 薪酬与业绩绑定可纠正“业绩下滑但薪酬照发”的乱象,促使管理层更注重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7] - 增强上市公司治理的规范性与透明度,提升投资者对管理层履职的信任度,吸引长期资金流入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