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背景与总体趋势 - 面对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蚂蚁、腾讯、滴滴、美团、字节跳动等企业正将国内成熟的金融科技与业务模式拓展至海外市场 [1] - 出海业务类型日益增多,布局地域持续扩大,涵盖支付、数字银行、个人信贷等多个领域 [1] - 企业输出技术、标准与模式,推动中国产品与技术走向国际,并促进当地普惠金融发展 [1] - 出海阵营已从大型互联网公司扩展至更多企业,部分区域市场从蓝海迅速转变为红海 [1] 主要企业海外布局与策略 - 滴滴在巴西和墨西哥为平台生态内的出行和外卖用户提供基础支付服务,并探索储蓄、小额信贷等工具以改善用户体验 [4] - 滴滴海外金融区域布局选择“深耕拉美”策略,业务模式包括与银行合作及收购当地金融科技公司 [4][5] - 2021年滴滴在拉美重点发力消费金融,当地消费者可申请数百元至上万元人民币信用额度,平均月利息约为9% [5] - 蚂蚁集团在海外主要采取“技术授权+战略投资+生态合作”模式,例如为马来西亚的TNG电子钱包和菲律宾的Gcash提供技术支持 [6][7] - 蚂蚁国际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持300多种支付方式,拥有100多个金融服务牌照与合规认证 [7] - 腾讯海外金融布局围绕微信社交生态展开,微信支付跨境业务已覆盖74个国家和地区 [8] - 腾讯依托云计算优势,为东南亚多家数字银行提供核心系统技术支持,其云服务国际业务过去三年持续高双位数增长,海外客户数同比翻番 [8][9] - 字节跳动借助TikTok电商生态,在东南亚探索支付闭环与金融产品嵌入,以降低高额支付手续费并提升用户体验 [9] - 美团凭借即时配送等高频场景,在中东市场寻求突破 [9] 业务模式与战略特征 - 国内大厂海外金融布局带有鲜明的“原生基因”烙印,其国内业务的核心能力决定了海外市场的切入方式与竞争策略 [6] - 蚂蚁集团通过Alipay+构建跨境支付网络,推动与本地电子钱包的互联互通 [10] - 腾讯金融出海具有“B端赋能+社交流量协同”的特色,通过合作与技术赋能支持本地支付平台发展 [9][10] - 滴滴和美团围绕出行、本地生活等高频服务场景,延伸小微金融与数字钱包服务 [10] - 大厂战略重心已从“单点业务比拼”升级为“生态能力较量”,竞争进入生态协同阶段 [15][16] 地域策略调整与市场选择 - 面对东南亚市场从蓝海转为红海及获客成本上升,大厂纷纷调整地域策略,采取“避开红海、拥抱蓝海”的方式 [15] - 蚂蚁将非洲、中东作为新增长点,美团聚焦中东市场,滴滴则深耕拉美 [15] - 地域策略从依赖文化相近的东南亚市场,向更具潜力的中东、拉美等地区纵深发展 [15] - 客群上实现关键跨越,从主要服务出境华人的便利支付,转向深耕本地主流用户的日常金融需求 [15] 面临的挑战与运营特点 - 大厂出海需面对监管政策趋严、本地巨头夹击、用户信任缺失三道难关 [1][13] - 在复杂的经济与国际局势下,企业面临的合规风险与贸易摩擦风险日益复杂 [1][14] - 大厂在海外金融布局上总体表现低调与克制,较少获取核心金融牌照,更多提供通道服务与技术支持,本质是“科技服务商”而非“金融机构” [11][13] - 在印尼等市场,本地居民更多使用本土支付品牌,中国大厂的支付品牌线下曝光度较低 [12] - 本土平台在东南亚等市场占据强势地位,当地居民更倾向于使用本土化钱包及信贷产品 [14]
大厂海外“淘金”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