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产业“乘风破浪”
期货日报网·2025-10-20 00:09
项目背景与模式 - “保险+期货”模式为生猪养殖户提供价格风险保障,帮助其在价格波动中实现“减赔稳收”[1] - 该模式通过保险公司归集农户需求,并由期货公司通过期权工具在期货市场转移风险,降低农户直接参与市场的门槛和资金压力[6] - 项目获得地方政府在政策和资金层面的高度支持,例如陕西省财政厅对获得大连商品交易所资金支持的项目额外提供15%至25%的省级保费补贴[4] 项目实施规模与效果 - 2024年鄠邑区项目周期为10月22日至12月24日,为9名农户和1家农企的36200头生猪(共4098.01吨)提供价格保险,项目规模约6228.98万元,保费约249万元[2] - 项目到期后产生267.12万元赔付,总赔付率达107%,农户自缴保费赔付率达195%[2] - 项目规模较2023年显著提升,达到2023年的9倍[2] 对养殖户的实际价值 - 养殖户通过项目获得直接赔付,例如清凉山养猪场负责人老张在2024年投保1500头生猪获得超11万元赔付,2023年曾获得67万元赔付[1][2][3] - 生猪期货价格成为指导养殖户现货销售的重要信号,老张依据期货价格信号及时出栏1500头生猪,避免了约20万元的潜在损失[1][3] - 养殖户对期货工具的认识加深,从被动接受市场定价转变为能主动根据期货价格调整出栏节奏[1][3] 行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保险+期货”模式推出十周年,有效帮助养殖企业化解市场风险、保障稳定供应和促进农民增收[5][7] - 农户对该模式的认可度和参保意愿不断增强,鄠邑区对2025年项目的参与热情相比2024年更为高涨[5] - 预计该模式未来将从政策主导逐步转变为市场主导,农业经营主体主动投保的意愿会越来越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