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私募把脉A股 投资需精细平衡风险与收益
中国证券报·2025-10-20 04:16
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以来A股市场呈现冲高与回落反复拉锯的"大开大合"特征,市场运行出现显著结构性分化[1] - 市场整体表现符合私募机构预期,主要股指表现出较强运行韧性,每日成交额维持在较高水平[2] - 科技成长板块承压调整,而低估值高股息板块与政策驱动题材交替活跃[1] 资金流向与市场风格 - 主力资金净流出方向集中于部分科技股,低估值板块及政策受益题材获得资金净流入[3] - 市场风格呈现出从成长向"价值+政策红利板块"切换的特征[3] - 在日均成交维持万亿量级的活跃市场中,科技成长方向仍存在结构性机会[6] 机构投资策略 - 机构投资者通过更加精细化的策略布局寻求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平衡点,注重投资组合的灵活性与均衡性[1][4] - 投资策略需兼顾政策导向、行业景气度、资金流向及估值合理性等多重因素[6] - 现阶段维持"积极但不追高"的思路,在成长板块中关注估值相对合理且基本面出现边际改善的方向[4] 业绩与景气度关注 - 上市公司三季报密集披露期,业绩因子成为资金决策的重要依据,部分业绩超预期个股表现强势[4] - 市场依然遵循"景气度"这一核心指标,但近期板块快速轮动显示出市场风格演变[2] - 景气度高的方向往往交易拥挤度偏高,对科技主线的拥挤度判断需结合业绩与产业进展精选个股[6] 科技成长板块展望 - 科技主线长期逻辑未被破坏,市场在结构性调整中将完成估值与业绩的再平衡[3] - 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和新能源等细分产业方向将长期处于景气周期,中长期投资机会依然存在[7] - 需谨慎对待前期涨幅过大的科技板块,这些板块拥挤度已显著提升,对利空消息敏感度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