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中国坞”,开启微短剧出海“下半场”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10-20 06:28
在内容层面,要善用"中国IP+本土化"策略,提炼具有全球共识的叙事模式,再通过本地演员、场景等 元素增强代入感。东南亚的家庭伦理、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西方的吸血鬼传说等,都已成为可嫁接的 故事土壤。比如中国短剧平台ReelShort坚持在东南亚等地采用本土编剧、启用当地演员、扎根当地摄制 与推广,很好地融入了目标市场。 在文化表达上,应聚焦美食、宠物、非遗等具有天然亲和力的符号。要避免刻意猎奇,突破"霸道总 裁""甜宠"的单一套路,转向更普世的奋斗逆袭、反抗霸权等母题,拓宽内容边界。此外,美食、宠 物、非遗技艺等符号,观众大都是喜爱的,但彼此又有差异,往往能交流互鉴,以实现真诚的跨文化对 话。 技术赋能也不可或缺。AI正从剧本创作、虚拟制片延伸到翻译配音与算法推荐,大幅提升制作与传播 效率。比如DramaBox平台将AI应用到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场景搭建、视频剪辑和特效生成等各个环 节,尤其在广告植入与技术服务中,AI帮助快速提供本地化翻译和适配建议,提高广告效果。这不仅 大幅提升产能,更通过算法推荐精准触达目标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生态建设必须辅之以制度规范。目前有部分平台直接复制国产剧的剧情、镜头与造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