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行为与合规风险 - 公司慈善模式遭质疑,被指通过向关联基金会捐款,要求受助者至指定爱尔眼科医院消费,实现善款回流,可能涉及赚取医保基金差价[2][3][4]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对外捐赠额分别为1.88亿元、3.87亿元、2.17亿元,并于2025年9月以年度捐赠总额21672万元再度登上中国慈善榜[2][3] - 具体操作路径显示,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由公司发起)在2021至2024年间向H基金会支付共计5584.19万元,H基金会随后将多笔资金转给公司关联子公司用于患者手术费等[4] - 公司曾被投诉借“义诊”名义诱导老人使用医保卡进行手术,被质疑存在套取医保基金行为[5] - 旗下分支机构多次因骗保违规被处罚,例如象山爱尔眼科医院因串换项目收费被罚款13.15万元,阳江爱尔眼科医院违规使用医保基金2.24万元被追回[6] 经营业绩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业绩增长明显乏力,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幅仅为0.05%,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0.01亿元,同比下降12.97%[2][8] - 2024年业绩增速已创新低,营业收入209.83亿元(同比增长3.02%),归母净利润35.56亿元(同比增长5.87%)[8] - 对比历史数据,公司营收从2012年16.40亿元增长至2023年203.67亿元,增幅达11.4倍,归母净利润从1.83亿元增长至33.59亿元,增幅达17.35倍,但高增长态势在近期已不复存在[8] 扩张战略与资产结构 - 公司通过频繁并购实现扩张,例如2017年以约12亿元收购欧洲连锁眼科医疗机构Clínica Baviera,2024年5月以13.44亿元收购52家医疗机构部分股权,2025年5月以6.5亿元收购深圳广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60%股权[7] - 资产规模显著扩大,截至2025年6月底总资产达352.69亿元,较2011年底的17.22亿元增长超过19倍[7] - 频繁收购导致商誉高企,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商誉达87.22亿元,存在减值风险[9] 二级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表现欠佳,2025年初为13.25元/股,截至2025年10月17日收盘价报12.55元/股,年内不涨反跌[2][9] - 自2021年7月1日高点以来,股价累计下跌70%,当前股价已跌回2019年同期水平[10]
爱尔眼科慈善运作遭质疑曾骗保被罚 业绩乏力股价跌回6年前87亿商誉悬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