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创始人背景与经营哲学 - 公司创始人徐广福出身农民家庭,仅有初中学历,从乡镇企业家起步,为人极其低调且是极度的风险厌恶者 [1][2] - 创始人崇尚稳健经营,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将守护资产负债表安全作为企业经营头等大事,公司资产负债率长期保持在10%以内,账上资金储备超百亿 [1] - 与同乡、无锡尚德创始人施正荣的高调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施正荣曾贵为首富但其公司已两次破产重整,而创始人徐广福83岁仍在一线掌舵 [1]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公司前身为镇江市电器设备厂,通过与国际电气巨头合资合作,在中低压电器设备领域做到全国领先后,于2006年跨界进入多晶硅制造领域 [3][5][6] - 2007年公司投资40亿元在重庆万州建设首期1500吨多晶硅项目,并在2010年将硅料业务剥离,于美国纽交所上市融资7600万美元 [6][9] - 公司在美国上市后曾经历行业寒冬,2012及2013年分别亏损1.12亿美元和7090万美元,并收到退市警告,但依靠集团8970万美元无息贷款渡过难关 [9][10] - 公司于2021年7月在A股科创板上市,成为拥有美股+A股两地上市平台的企业,并与通威股份等并称为“硅料四龙头” [13] 行业周期与公司业绩波动 - 受“双碳”政策推动,光伏行业在2021-2022年爆发性增长,多晶硅价格从2021年初的8万元/吨最高涨至2022年的33万元/吨 [11] - 公司在2022年签订硅料长单总量超过128万吨,合计金额约3847亿元,供货期限最长至2028年底 [12] - 公司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的10.43亿元飙升至2022年的191.21亿元,相当于日赚超5000万元 [12] - 2023年起行业步入寒冬,公司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47.22%,归母净利润下降69.86%,2024年亏损27.18亿元,2025年上半年继续亏损11.47亿元 [14][16] - 公司股价从2021年高点91.38元/股(总市值超1700亿元)跌至2025年4月的16.75元,目前总市值约600亿元,创始人父子财富缩水至100亿元 [13][14] 公司财务优势与抗风险策略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总负债为34.13亿元,资产负债率仅8.04%,远低于同行通威股份(71.93%)、协鑫科技(41.98%)和新特能源(55.87%) [15] - 公司资金储备雄厚,截至2025年6月底持有货币资金16.6亿元、结构性存款29.9亿元、定期存款70.9亿元等,合计达120.9亿元,且无有息负债 [16] - 公司抗风险策略包括:抓住机会“存钱”,上市超募资金中26亿元购买理财,在行业高盈利期将大量现金存银行而非盲目扩产 [17] - 采取谨慎扩张策略,至2024年底多晶硅产能为30.5万吨,为四大龙头中最少,并选择向工业硅、半导体硅料等差异化方向延伸 [17] - 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产能,2024年下半年产能利用率降至51%,并全力压减各项费用,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分别下降16.44%、61.12%、27% [18][19] - 创始人强调企业的风控在于打造核心竞争力和控制发展节奏,认为光伏产业是长跑,需长期战略思维,每一次周期都是蓄势起飞的机会 [20]
63岁转行干光伏,83岁还在一线拼杀,最被低估的光伏大佬,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