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锻造“自强之基” 工业母机开启高质量突围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25-10-20 08:13

政策与标准支持 - 国家层面持续大力推动工业母机产业发展,包括启动科技重大项目、印发实施《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推进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批复多个机床产业集群 [1] - 《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旨在通过标准与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的映射,实现标准与技术、产品、服务的“软联通”,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 [1] - 标准体系包含基础通用、设计配套、制造装备、制造工艺、检验检测、行业应用6个层次,致力于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完善产业生态 [1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工业母机产业规模连续13年全球第一,中国制造的机床产值占全球总产值的32.1%,消费额占全球消费总额的32.5% [2][6] - 行业面临高端市场竞争激烈、新技术融合加速、新兴产业需求提升及关键部件自主供给不足等挑战 [2] - 2019年中国机床工具出口金额首次超过进口,贸易顺差从2019年的9.3亿美元攀升至2024年的115.6亿美元 [6] 下游应用领域需求 - 航空航天领域对制造环节提出高精度、高性能、高效率要求,制造精度目标达亚纳米形状和亚埃级表面粗糙度,并需解决批量化高精度制造的难题 [3] - 汽车制造领域,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向模块化、极简化、并行化转变,倒逼工业母机进行定制开发、性能优化、柔性重构和智能决策 [3][4] - 冲压环节需实现绿色高效,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并借助AI实现工艺参数自主决策;焊装环节需进行工业机器人国产化替代,并通过AI技术提高焊接质量 [4][5] 技术创新与突破 - 武汉华中数控发布全球首台集成AI芯片与AI大模型的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华中10型”,具备自主学习、自主感知、自主决策与自主控制的特征 [7] - 北京精雕提出“软件定义制造”思路,认为CAM软件是数控加工智能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可通过工艺设计、编程和加工过程的智能化提升水平 [8] - 行业创新方向是从逆向仿制转向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正向设计,从“造单品”到“建生态”,并从应用性向智能性发展 [9] 标准与生态体系建设 - 标准是建立统一技术语言和质量标尺的关键,能解决接口不匹配、系统不兼容之困,驱动产业循环畅通与安全韧性提升 [10] - 将先进技术与成熟工艺固化为标准,可突破成果转化难、应用推广慢的瓶颈,并是打破贸易壁垒、畅通中国产品出海通道的关键 [10] - 标准体系建设需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推动成系列标准制修订,并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相关标准的研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