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季报行情正式启幕 绩优基金经理发声
中国基金报·2025-10-20 08:32

三季报业绩整体表现 - 截至10月18日,近150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业绩预告,其中超八成公司业绩“报喜”(含预增、略增、扭亏、续盈)[1] - 业绩预喜公司数量占比超过半数,显示整体业绩向好[2] - 已披露公司的净利润环比增速显著改善[3] 业绩亮点与超预期细分领域 - 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领域因需求旺盛推动增长,预喜公司分布在半导体产品与设备行业[2] - 化工和农化制品受益于产品价格上涨和成本管控,农药、维生素等子领域恢复强劲[2] - 新能源领域中电力、光伏因成本下降和项目投产驱动,增速明显[2] - 得益于价格上涨,小金属、贵金属等细分领域表现较好[2] - 科技成长、新能源、医药与生物科技等板块表现亮眼,部分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2] - 代表产业升级的成长方向亮点颇多,如围绕AI的专用芯片和算力芯片产业、AI数据中心网络基础设施领域,以及部分汽车零部件等高端制造领域[2] - 有亮点的细分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半导体、元器件)、有色(小金属、贵金属、金属新材料)、券商保险、化工(农化制品、化学制品)等[3] - 受益于产品涨价或下游细分行业需求高景气,AI、出海的公司业绩超预期的可能性更大[3] 三季报在投资策略中的应用 - 若三季报显示公司业绩超预期(如净利润大幅增长)或出现反转迹象,会考虑增加持仓或纳入新标的[4] - 挖掘三季报机遇的核心是通过系统分析,提前识别高增长公司和行业趋势,首先是筛选收入和利润高增长标的,其次分析行业趋势[4] - 三季报对四季度乃至2026年一季度的市场走势有一定影响,因为其基本反映了本年度公司经营的结果[4] - 重点关注企业的盈利质量、现金流状况以及行业竞争格局的边际变化[5] - 三季报是检验科技成长板块“高成长”属性的“试金石”[5] - 顺周期与内需板块当前被低估,若三季报能展现盈利触底或环比改善迹象,将增强市场信心,成为风格切换的催化剂[5] - 三季报是组合管理中校准策略、优化持仓的核心参考,会结合三季报传递的基本面信号对组合进行动态优化[5] - 三季报能透过细分领域的景气分化,揭示四季度乃至明年一季度的产业主线[5] - 需警惕短期数据的局限性,应结合产业趋势、政策环境综合判断,立足长期价值做布局[5] - 若行业和公司长期发展趋势、底层支撑逻辑不变,仅因外部扰动导致短期业绩欠佳,则需要予以更多耐心[6] - 投资风格偏均衡成长,赔率是更看重的指标,努力挖掘“高确信”成长,即优选行业成长空间大、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6] - 三季度业绩趋势往往是上半年产业趋势的强化和延伸,并不一定代表下一年度的高景气[6] - 调仓会参考财报,但并非完全依据三季报,重点关注业绩趋势、盈利能力和财务质量等方面指标[7] 科技成长板块前景 - 科技主线的核心逻辑并未改变,业绩支撑依然存在,但驱动因素从上半年的预期驱动逐步转向业绩驱动[12] - 半导体国产替代链、海外算力链、AI端侧等细分领域营收和利润增长强劲,三季报验证了其景气度的真实性[12] - 科技板块表现强势,除了产业趋势的助力外,本身盈利周期的回升也是主要因素[12] - TMT板块处于库存增速与收入增速双增的主动补库阶段,且过去半年订单趋势和补库趋势持续上行[12] - 从三季报预告看,科技主线业绩仍有支撑,高景气度有望延续,AI算力、半导体、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等需求确定性强、技术壁垒高的细分方向值得关注[12] - 科技成长板块整体业绩支撑仍较为强劲,三季报预喜比例较高,受益于AI需求拉动、产业链升级和政策支持[13] - 科技方向主要关注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链,其中大模型和算力是重点投资方向[13] - 高端制造领域关注能源变革和自主安全,看好以锂电为代表的电池产业链,以及军工和半导体方向[13] 其他具有增长潜力的行业 - 除科技板块外,上游资源品、新能源和部分消费细分领域在三季报中也显示出较好的增长潜力[14] - 部分顺周期和消费细分板块当前估值相比其他板块处于相对偏低水位[14] - 储能行业正在经历需求爆发、盈利能力明显修复的过程,龙头公司估值普遍偏低,未来两年需求确定性很高[14] - 非银(包括券商和保险)、有色金属、电力、部分出口制造方向,预计会出现高增长以及高景气,其中非银等板块整体估值分位仍显示出较高的性价比[14] - 关注被市场低估且有望通过三季报释放积极信号的顺周期与内需领域,其估值已处于历史较低区间,展现出较高的风险收益比[15] - 具体关注三个方向:一是受益于“反内卷”政策深化和价格回升的传统周期行业,如化工、煤炭、钢铁等领域;二是与CPI回暖、内需复苏密切相关的消费领域,如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和服务消费等;三是有望受益经济复苏和流动性改善的金融板块,如保险、券商等,其估值修复空间值得关注[15] - 还关注两类特殊机会:一是现金流充沛、分红稳定的快消品公司,可提供良好的防御性;二是已渡过资本开支高峰期的制造业龙头,后续有望进入利润释放周期[15] 传统板块投资机会 - 消费、制造、周期等传统行业目前均处于盈利和估值双底部,一旦盈利拐点出现,阶段性估值修复的空间也较为可观[16] - 如果经济持续温和复苏,消费和周期行业也会逐步传导受益[16] - 制造业仍取决于其自身部分冗余产能出清的进度[16] - 四季度,政策发力的必要性或加大,预计消费、制造、周期等板块会有政策预期性的提前交易[16] - 随着经济复苏节奏逐步明朗,消费、制造、周期等传统板块在三季报后正展现出新的投资价值[17] - PPI同比降幅收窄、企业利润边际改善等迹象,预示着这些板块的基本面可能接近拐点[17] - 在“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部分细分制造业的竞争格局正在优化,龙头企业有望通过市场份额提升实现盈利质量的改善[18] - 消费板块中,具备强大品牌力和渠道优势的公司已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19] - 周期板块与经济复苏强度密切相关,如果后续基建和地产领域出现更明确的企稳信号,这些板块将具备较好的弹性[20] -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供给端竞争优势突出、需求端超预期的公司或有较好的投资机会[20] 相关ETF产品数据 - 食品饮料ETF(515170)跟踪中证细分食品饮料产业主题指数,近五日涨跌0.34%,市盈率20.51倍,最新份额106.3亿份,增加4.8亿份,估值分位20.12%[24] - 游戏ETF(159869)跟踪中证动漫游戏指数,近五日涨跌-7.55%,市盈率41.90倍,最新份额74.6亿份,增加9500.0万份,估值分位60.56%[24]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跟踪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近五日涨跌-9.17%,最新份额23.4亿份,减少1200.0万份[24] - 云计算50ETF(516630)跟踪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近五日涨跌-6.46%,市盈率116.38倍,最新份额3.7亿份,减少400.0万份,估值分位9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