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总体成就与地位 - 人民币已成为中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三大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第三,占比12.28% [2][4] - “十四五”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稳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其质量和水平,推动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被更广泛地使用 [1][2] 人民币跨境贸易与投融资 - 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35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为6.4万亿元,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的比重为28%,收付金额和占比均处历史最好水平 [3] - 在汇率弹性增强背景下,更多企业愿意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以规避汇兑风险和降低财务成本,人民币国际使用的网络效应逐步显现 [3] 金融市场开放与离岸市场发展 - 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超过10万亿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3] - 主要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存款达1.6万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及境外机构发行的熊猫债存量规模约2万亿元,香港发展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核心枢纽 [3] 支付清算网络建设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接入1729家参与者,覆盖全球六大洲共189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家法人银行机构 [4] - 人民币清算网络在33个国家(地区)授权清算行,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数字人民币跨境交易及境内外快速支付系统稳步推进 [4] 国际货币金融合作 - 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2个国家或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约4.5万亿元人民币,基本覆盖全球六大洲重点地区的主要经济体 [4][5] - 在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下新设以人民币等货币出资的快速融资工具,进一步强化地区金融安全网 [4] 未来工作重点 - 重点包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高质量政策供给并优化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相关政策 [6] - 深化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和工具,鼓励更多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熊猫债 [7] - 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交易效率和流动性,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7] - 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完善跨境人民币流动性供给安排,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 [7]
金融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金融时报·2025-10-20 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