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铜仁市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创新性地将生态产品重新分类为权益性、公共性和经营性三类 并据此构建了差异化的价值实现路径 以破解“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的瓶颈 [1][2] 生态产品分类创新 - 权益性生态产品指具有明确或可界定产权、能够标准化并进行市场交易的生态权益指标 如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林权 其核心特征是产权相对清晰、可分割、可交易 [2] - 公共性生态产品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如清新的空气、优质的水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 其核心特征是难以直接向特定受益者收费 [2] - 经营性生态产品指产权清晰、可直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回报的实物产品或服务 如生态农产品、生态旅游、生态康养 其核心特征是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2] - 新的分类方法直接服务于价值实现路径的选择 增强了政策设计的精准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 [2] 权益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价值实现主要依赖政府搭建规则清晰、监管严格的交易平台 通过市场竞价实现价值 因而交易平台搭建与产权明晰是关键 [3] - 铜仁市探索推动地方性法规立法 建立“一地一证、一权一码”的自然资源产权登记系统 并尝试在生态资源领域应用“三权分置”改革 分离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以激活流转市场 [3] - 在平台建设方面 打造“梵净生态账户” 并以此为基础建设集核算、管理、交易于一体的生态产品综合服务平台 打造“收储—交易—开发—服务”全流程数字化闭环 [3] 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价值实现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因而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与集成是核心 [3] - 铜仁市建立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机制 在分配生态补偿资金时 大幅提高GEP核算结果、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等客观指标的权重 形成强激励约束机制 [3] - 推动补偿政策从碎片化向集成化转变 尝试整合不同来源、不同目标的生态补偿资金 集中投向系统性保护修复项目 并探索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积分体系” [3] 经营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价值实现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进行产业化运营 这类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最为多元 因而品质提升与品牌溢价是根本 [4] - 铜仁市将构建认证体系和打造区域品牌作为突破口 加快制定“梵净山珍”等区域公用品牌的统一认证标准和监管流程 [4] - 建成高标准基地6万多亩 拥有全球最大抹茶单体车间 产销量全国第一 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 综合产值超10亿元 带动11万茶农增收 [4] - 支持贵茶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高端抹茶产品并获欧盟认证 推动食用菌、茶叶等产品获得104张有机认证证书 以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 [4] 全国性机制建立建议 - 针对权益性生态产品 建议夯实产权基石 构建统一大市场 包括健全产权制度 明确权益归属 整合现有各类权益交易平台 建设国家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 并推动产品标准化与金融化 [6] - 针对公共性生态产品 建议完善补偿机制 推动多元协同 包括建立与生态保护成效刚性挂钩的补偿机制 推动生态补偿从单要素向多要素、碎片化向集成化转变 并创新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方式 [6] - 针对经营性生态产品 建议强化品牌认证 优化市场环境 包括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产品认证国家标准和标识体系 大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 并完善市场交易与监管体系 [7]
铜仁创新生态产品再分类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题
中国环境报·2025-10-20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