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独家对话影目CEO杨龙昇:百万销量是AI眼镜的坎,今年有机会盈亏平衡
搜狐财经·2025-10-20 10:53

行业市场概况 - AI+AR产业正迎来千亿规模市场机遇,2025年中国AI/AR眼镜出货量预计将达90万台 [2] - 全球AI眼镜市场中,仅Meta的单品销量过百万,国内尚无单品销量突破50万 [2] - 消费电子行业一百万销量被视为关键门槛,预计未来两三年内可能跨越这一鸿沟 [2][10] - 今年AI眼镜行业的整体关注度比去年有将近3到5倍的增长 [11] 影目科技产品战略与表现 - 公司推出新一代AI眼镜INMO GO3,主打美学设计,首发三天全渠道预定超20000台,预定金额破5000万 [2] - 产品战略为“始于颜值终于实用”,优先做好美学设计以实现全天候舒适佩戴,再叠加实用功能 [3] - INMO GO3采用将核心器件置于镜腿、光机置于镜框中间的设计,使镜腿更轻薄,镜框采用纯CNC五轴精雕工艺 [3] - 在产品生命周期内,计划以季度为单位推出不同框型与配色供消费者选择 [3] - 公司预计今年销量在10万台左右,明年销量目标为30万台 [10] - 公司今年收入预计近两亿,对比去年实现近三倍增长,最后一个季度表现好有机会实现盈亏平衡 [11] - 公司新一轮融资已在交割,计划三年内上市 [12] 功能场景聚焦 - 公司在功能场景探索上较为克制,专注解决续航及翻译等垂直场景,而非追求“样样通” [6] - 通过换电与双芯片架构降低功耗,称其仅为友商一半左右,以在重量轻的前提下提升续航 [6] - 选择专注打磨翻译等商务场景,INMO GO3内置端侧模型实现双向对话实时翻译及低延迟,翻译准确率达98%,支持离线9种语言 [6] 竞争格局与厂商差异 - 国内AI眼镜市场品牌数量多、产品迭代速度快,但所有品牌总销量仍不及Meta [7] - 国内外AI/AR眼镜技术水平相近,Meta领先优势在于其供应链定义能力,能要求合作方按定制要求生产光学与芯片元件,而国内厂商多采用标准化产品 [7] - 国内厂商优势在于速度快,能迅速跟进Meta的供应链定制消息,生产速度与量产良率远高于美国 [9] - 巨头如小米、阿里入场教育了市场,为行业带来流量,公司称小米发布后其销量有近1.5倍上涨,并预计小米销量为20万台,自身为10万台,差距不大 [11] - 公司认为大厂当前处于试水阶段,投入研发力量相对较弱,产品体验未必优于创业公司,各方仍处于同一起跑线 [11] 市场挑战与破局关键 - 国内AI眼镜退货率约30%,部分原因在于实际体验与宣传不符 [9] - 破局关键在于提升服务能力,公司今年大力布局线下,联手LOHO、依视路陆逊梯卡、亚洲眼镜等品牌布局2000+体验门店,以让消费者实际体验产品 [9] - AI眼镜最终需聚焦社交娱乐,公司已与陌陌等平台进行尝试 [9] - 让用户跨越鸿沟的核心是线下体验,使消费者感知海外大厂产品体验并非遥不可及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