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 释放北部湾高质量发展潜力
中国环境报·2025-10-20 11:07

海洋资源禀赋 - 广西沿海岸线拥有丰富的渔业、生物、旅游、矿产等资源,海洋生态产品种类繁多,海洋生态本底得天独厚 [1]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 - 2024年广西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率达92.9%,入海河流国控断面持续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北部湾近岸海域长期保持一类水质 [2] - 2019年至2024年,广西北部湾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10个,总投资近40亿元,整治岸线195公里,修复滨海湿地3301公顷,营造红树林1371公顷 [2] - 北部湾近岸海域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超300头,在涠洲岛识别布氏鲸数量超70头 [2] 海洋监管与监测体系 - 广西设置200多个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站位,居全国前列,将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等13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纳入监测范围 [3] - 实施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项目,实现对全自治区沿海12海里实时观测,建成覆盖1.428万平方公里海域的观测传输网络 [3] - 推动建设“天空海港陆”综合监测网,加快广西智慧海洋监管服务平台建设 [6] 未来保护与发展规划 - 强化海洋污染源头防治,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加强陆源入海排污口管理和海上污染常态化监管 [4] - 深化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一湾一策”措施,探索“流域—河口—海湾”联动修复模式,支持钦州市三娘湾、防城港西湾和珍珠湾申报国家美丽海湾 [5] - 探索海洋生态价值实现,完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制定海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大力推进蓝碳增汇工程 [7] - 积极开发红树林蓝碳碳汇交易、海洋渔业碳汇交易等项目,充分发挥广西(中国—东盟)蓝碳交易服务平台作用,打造面向东盟的海洋碳汇交易市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