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自2019年进入低利率时代,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调面临多重约束,但债券资产仍能提供底层收益,低利率环境催生的“资产荒”现象将推动资管行业深化策略创新 [1] - “固收+”产品凭借“债券打底+多元增强”的策略优势,契合投资者对“稳健增值”的核心诉求,预计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1] - 日本低利率时代的经验显示,资管行业为应对传统纯债产品收益衰减,转向资产多元化与全球化配置,为中国市场提供了借鉴 [2][4] - 中国“固收+”产品的发展路径呈现从狭义(以权益资产为核心增强)到广义(多元资产融合)的演进逻辑,通过科学配置提升组合风险收益比 [10][13] 日本低利率时代债券市场演变 - 1989年日本央行加息等因素引发资产价格剧烈调整,1992年底日经指数较1989年峰值下跌60%至16000点左右,1994年东京、大阪等地房价较1991年腰斩 [2] - 资产价格暴跌与收入下滑压低居民风险偏好,但零利率及负利率政策使债券基金收益率趋近于零甚至为负,长债基金等传统纯债产品逐步退出市场 [2] - 资管行业为寻求突破转向三方面策略:提升海外债券配置(1997-2003年海外债券投资占比从33%升至54%)、股票基金提高权益占比(2024年末股票基金中债券占比仅为8.0%)、增加另类资产配置如J-REITs(截至2025年1月总市值达14.7万亿日元) [2][4] - 日本固收类基金总规模从1992年的22.2万亿日元变化至2024年的15.72万亿日元,结构上货币基金和MRF成为主体,长债基金等萎缩 [3] 中国低利率时代债券市场特征 - 2019年起中国进入政策利率降息周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已降至2.0%下方,但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调面临银行业净息差压力(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缩窄至1.43%)、居民储蓄诉求、汇率与资本外流风险等多重约束 [5] - 2024年利率快速下行推动债券市场规模扩张,年末债券基金数量达4534只(较上年新增202只),总规模为23.07万亿元(同比增长15.9%) [6] - 产品结构上,低风险偏好驱动货币基金(规模同比增长20.7%)、短债基金(规模同比增长13%)快速扩张;中长期纯债基金规模增长16.3%;“固收+”产品2025年上半年规模增长13.77%,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 [6] - 按管理模式划分,2025年6月主动管理类债券基金占比93.6%,但被动指数型债基加速放量(2024年规模增速达70%),2025年上半年被动指数型债基规模同比增长16% [6] - 2020-2024年债券市场走强,2024年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上涨4.59%,创近5年新高;2025年上半年偏债混基回报达4.09%,“固收+”产品收益优势显著 [8] “固收+”实践路径:狭义路径(以权益资产为增强核心) - 权益资产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固收增强类资产,其收益来源于股息分红与资本利得的双重驱动,能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提供收益弹性 [10] - 政策层面持续强化权益市场融资功能,注册制改革等措施为创新企业上市提供便利,截至2025年8月,科创板已培育出超百家市值超百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 [11] - “国家队”资金体系为权益市场构建稳定安全边际,改善股票资产夏普率,“固收+”产品通过配置宽基指数或行业龙头股,实现“下跌有限、上涨随行”的特征 [11] - 权益类ETF的爆发式发展为“固收+”策略提供精细化配置工具箱,通过“核心宽基ETF+卫星行业ETF”的组合实现战术性收益增强 [12] “固收+”实践路径:广义路径(多元资产融合) - “固收+”策略从“股债二元”向“多元融合”变革,通过纳入商品、另类资产及全球资产等提升组合风险收益比 [13] - 运用风险平价模型构建的全球资产配置策略自2019年至今的年化收益为9.17%,夏普比为2.4,最大回撤为-4.18%,资产配置效率明显高于单一资产 [14][17] - 大类资产中,国债年化收益率为5.52%,权益资产为14.37%,美股为20.44%,商品为11.07%,可转债为3.88%,资产配置策略展现出更高夏普比和更低回撤的优势 [14]
“固收+”产品展望及策略探讨
 搜狐财经·2025-10-20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