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十四五” 这些硬核成果值得细看
科技日报·2025-10-20 13:13

核电技术 -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于2021年1月30日投入商业运行,是全球唯一按计划建成的三代核电机组 [3] - 单台“华龙一号”机组年发电量近100亿度,可满足100万人口年度用电需求,设备国产化率已超90%,带动上下游5400多家企业 [3] - 全球核准在运、在建的“华龙一号”机组共41台,成为全球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 [3] 重型装备制造 - 中铁装备自主研制直径12至16米级系列化超大直径盾构机,生产直径超12米的盾构机超50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5] - 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中国出口海外最大直径盾构机“帕蒂加朗号”等相继下线 [5] - 东方电气集团研制出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单台机组1小时发电量超7万度,可满足7000个家庭1天用电,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50万吨,已累计运行超8000小时 [9] 高速铁路 - CR450动车组样车于2024年12月29日发布,试验时速450公里,运营时速可达400公里,将成为全球最快高铁列车 [11] - CR450AF动车组整车运行阻力降低22%,减重10%,在运营速度、运行能耗、车内噪声等主要指标上国际领先 [11] 空间科学与量子计算 - 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在轨实现国际首次空间太阳Hα波段光谱扫描成像等多个突破,其观测数据已被15个国家科研团队使用 [7] - 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处理量子随机线路取样问题的速度比最快超级计算机快15个数量级(快千万亿倍),超过谷歌2024年成果6个数量级 [13] 能源与材料技术 - “深海一号”二期深水高压气田于2025年6月25日全面投产,日产气超150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最大海上气田,标志着我国进入1500米超深水油气开发时代 [17] -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人工全合成,合成路径仅11步,速度比玉米快8.5倍,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