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市场普惠价值显现 业者建议关注功能激活与制度完善
中国经营报·2025-10-20 14:45

资本市场在普惠金融体系中的价值 - 资本市场支持普惠金融的作用长期被低估,未来应更多关注新三板市场的功能激活与制度完善[1] - 资本市场通过直接融资与风险分担机制,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持续性资本支持,是普惠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5] - 普惠金融的“普”体现在融资渠道的多元与资金结构的可持续,而不仅是覆盖面[7] 新三板市场的现状与功能 - 截至2025年10月,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达6033家,其中多数集中在创新型中小企业领域[1][2] - 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工业、信息技术、材料三个行业位列行业规模前三,占比分别为33.46%、24.13%、12.77%[2] - 新三板具备交易与价格发现机制,为企业股权提供流动性,市场中活跃的投资机构多为长期资本,形成了可持续的资金供给体系[3] - 目前约25%的主板IPO企业来自新三板,北交所挂牌企业全部源于新三板[3] 新三板作为普惠金融工具的优势 - 新三板面向中小企业,天然具备普惠金融特征,其挂牌门槛和费用远低于主板市场,体现出成本可负担的优势[3] - 企业挂牌后不仅能更便捷地获得银行贷款,也能通过股权融资拓宽资金来源,融资可得性显著提升[3] - 新三板对企业的包容性更强,能容纳经营上的起落和业务调整[6] - 新三板融资大多是获得耐心资本,能从根本上改善公司财务健康状况,公司获取的不仅是资金,更是资源与信用背书[6] 政策支持与发展路径 - 《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深入推进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试点,支持“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挂牌上市[3] - 政策旨在加快建立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服务统计评价体系,引导市场机构将资源向普惠金融服务倾斜[3] - 未来应通过做大做强新三板市场,在“边融资边交易”机制下,为企业主板上市前融资提供连续性通道,降低IPO审核压力[7] - 通过提高市场透明度和优化投资者结构,有助于形成价值投资导向,使资源配置更具普惠性与长期性[7] 企业案例实践 - 元聚变科技作为新三板上市的小微企业,挂牌十余年先后融资近2亿元,是新三板发展红利的受益者之一[2] - 该公司在2025年10月对内发行1212万股作为股权激励,激励对象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共计10人,占全部职工人数的16.39%[2] - 股权激励被视为新三板普惠工具的落地实践,能用股权纽带锁定顶尖人才,并借战略投资者打开产业通道[2] - 普惠金融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构建“资本+产业+政策”的服务网络,当资本市场愿意为“技术”定价时,普惠金融便成为创新引擎的燃料[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