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撕碎了“伪工作”的遮羞布
虎嗅·2025-10-20 16:21
AI技术发展现状与本质 - 当前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本质是互联网数据的剪影压缩,被比喻为“网上所有文本的模糊JPEG”,仅是对智能的近似模仿,达到智能下限[1] - 模型在多分叉判断、灵感驱动关联定位等复杂任务中表现不佳,且步骤越多偏离越大[1] - 专家认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至少需要10年以上时间,当前智能体仍缺少多个关键能力模块[1] AI应用场景与局限性 - 人机协同被证明是更有效的使用方式,需依赖具备专业知识的专家操作AI进行信息定位与处理[1] - 95%的企业AI投资未能产生回报,反映出技术在实际商业应用中的局限性[2] - AI可能胜任大量白领工作中重复性、低层次智能的任务,这些工作被描述为“毫无意义的工作”[2] 社会经济影响与历史参照 - AI替代低层次工作可能短期提升资本利润,但长期可能导致分配向资本倾斜,抑制总需求增长[4] - 参考2000年互联网泡沫,技术从爆发到真正开花结果需约10年周期,当前AI发展可能面临类似“阴暗峡谷”阶段[4] - 技术发展路线的不确定性(通向AGI或高级单词预测器)将直接影响行业估值逻辑与投入规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