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目标与规划 - 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底在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1] - 方案计划提供超过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以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 [1] 车能融合的战略意义 - 车能融合被视为通过汽车与能源融合产生新生态链,从而创造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关键 [1] - 车能融合的核心技术是V2X(车辆与万物互联),汽车革命需与能源革命、信息革命结合,实现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人文网四网融合 [1] - 新能源汽车与新型能源系统协同发展是达成"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 [2] 车网互动的政策支持与发展阶段 - 车网互动被定位为电力系统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近年来受到政策持续支持 [2] -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为车网互动提供顶层设计 [2] - 2024年8月发布《关于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并于4月确定上海市等9个城市及30个项目为首批试点 [2] - 车网互动发展正经历从单一项目推进向政策体系出台、从技术验证向产业生态圈转变,进入规模化应用启动期 [2] 当前发展成效与特点 - 在政策支持与企业实践下,车能融合已取得成效,具体表现为商用车领域电动重卡在西北地区增速显著 [3] - 补能网络方面,城市与高速充电网发展较快,但农村和下沉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3] - 盈利模式从单一覆盖转向生态增值,核心是将用户电池从消费资产转化为可增值资产 [3] - 技术融合方面,智能化与网联化正深度结合以支撑车能融合 [3] 面临的挑战与制约 - 技术、标准、商业模式仍制约车能融合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存在容量有限和多次充放电缩短寿命两大关键限制 [3] - 标准化方面,光伏、储能和充电行业发展速度各异,存在"部门墙",难以实现有效联通 [4] - 数据壁垒方面,因经济效益不明显及数据安全担忧,车企很少将电池信息分享给桩企,限制了行业技术创新 [4] 未来发展路径与建议 - 推进车能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是聚焦汽车行业全链条减碳,在制造环节使用更多绿电,在使用环节使用更多新能源 [5] - 建议以制度化、标准化、体系化推进车能互动,加快推广通过市场化手段(如低谷电价)实现削峰填谷的有序充电 [5] - 建议拓展微电网、虚拟电厂场景下的充放电(如V2B、V2H),并布局公网大规模充放电(如V2E)以长期培育技术与市场基础 [5] - 车网互动体系顶层设计需充分考虑用户使用习惯和经济利益,确保用户便捷参与 [6]
车网互动进入规模化应用启动期
中国能源网·2025-10-20 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