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目标与挑战 - 2026-2035年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冲刺决胜阶段,需完成人均GDP从1.3万美元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3万美元)的跨越 [1][2] - 为实现目标,2026-2035年中国GDP年均增速需保持在4.5%-5.2%,其中“十五五”时期保持5%左右的增速,“十六五”时期力争保持在4.5%以上 [5][6] - 当前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和“中等技术陷阱”双重突围局面,必须在发展质量上实现突破性进展 [2]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半导体产业存在“低端内卷、高端失守”格局,中国28nm以上成熟制程芯片产能约占全球30%,但7nm以下先进制程几乎空白 [4] - 整体科技实力较强,高铁技术、5G通信、航天科技、量子通信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高端芯片、精密制造设备、关键原材料及基础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面临“卡脖子”情况 [9] - 未来十年需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自主可控体系,实现从“跟跑追赶”向“并跑领跑”转变 [9] 体制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 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优势 [7] - 需完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包括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等 [8] - 需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构建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10] 社会需求与外部环境 - 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求从“数量型满足”向“质量型跃升”转变 [2] - 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堵点、痛点和短板亟待破除,需更加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和充分性 [3] - 中美战略博弈已升级为科技、金融、人才、地缘的全方位角力,呈现多维格局与长期化趋势,需坚定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4]
专访张占斌:未来十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期、决胜期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20 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