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参与港股基石投资规模激增 - 保险资金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港股IPO的年内认购金额已超34.4亿港元,约为去年同期的3倍 [1][2] - 截至发稿,年内已有至少7家港股IPO公司获得保险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配售,而去年全年仅有4家,合计认购金额不足10亿港元 [2] - 泰康保险集团及其子公司表现最为活跃,共计参与5家公司的港股IPO配售,总投资额超过14亿港元 [2] 主要参与机构及投资标的 - 活跃的头部保险机构包括泰康保险、中国太保、大家人寿和中邮人寿等 [1][2][3] - 投资标的明显向“硬科技”及新消费领域集中,涵盖汽车、数码解决方案、家用电器、半导体及能源储存装置等行业 [3] - 具体案例包括:泰康人寿与中国太保各出资3.88亿港元参与宁德时代基石投资,各投入4.68亿港元参与紫金黄金国际项目 [2][3][4] - 泰康人寿以基石投资者身份举牌FORTIOR,出资2500万美元认购,占其上市发行H股总量的8.69% [3][4] 投资环境转变的驱动因素 - 保费高增叠加利率下行,险企资产端面临利差损与“资产荒”压力,需要寻找合适的配置资产 [8][9] -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股票投资以FVTPL为主,股市波动对当期净利润影响显著,通过长期股权投资或高股息策略可适度改善此问题 [9] - 港股IPO市场活跃,2025年前三季度香港IPO集资额为1829亿港元,位居全球首位,上市首日破发率为24%,为2017年以来新低 [10] 基石投资策略的潜在风险 - 硬科技企业具有“高成长潜力、高技术风险、高市场不确定性”特征,技术迭代快速,对险资投研体系构成适配挑战 [11] - 基石投资面临市场波动风险,新股可能破发;以及流动性风险,因通常设有6个月锁定期,期间无法退出 [11] - 现实数据显示,在获险资基石投资的7家港股公司中,已有2家于上市首日破发,部分标的如禾赛-W和奥克斯电器上市后股价出现显著下跌 [11]
险资年内超34.4亿港元掘金港股IPO,泰康与太保最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