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让家长扇孩子耳光才退款?平台规则不能践踏人性与法律
新浪财经·2025-10-20 21:25

事件概述 - 11岁女孩在千岛App消费500多元购买卡牌后申请退款 平台客服要求上传一段“家长狂扇孩子耳光5分钟”的视频作为退款条件 且必须有清晰的打耳光声音 [1] - 平台客服对上述要求的回应是“抱歉平台无法强制 建议双方协商沟通” [1] 公司行为与责任 - 平台对卖家设置的“扇耳光视频”等侮辱性条款未作审核 放任其成为阻碍退款的工具 [1] - 平台客服在事件中未启动调查程序 仅以“协商”敷衍 实质是逃避管理责任 [1] - 平台默许卖家以伤害儿童作为退款条件 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禁止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规定 [1] - 公司在追逐流量与利润的过程中 放弃了应有的价值判断与监管责任 [3] 商业模式与产品风险 - 平台的“福袋”玩法被用户质疑涉嫌赌博 与游戏行业“开宝箱”模式高度相似 [1] - 此类随机抽取玩法自2009年起已被国内明令禁止 [1] - “福袋”玩法核心并非提供商品价值 而是利用人们攀比心理 制造不确定的奖励预期 诱导冲动消费甚至沉迷行为 对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风险巨大 [2] - 平台长期纵容“福袋”此类玩法 是将自身利益建立在用户非理性消费的基础之上 是一种危险的商业模式 [2][3] 行业与监管启示 - 平台经济的规则体系必须内嵌法律与道德的底线 不应以牺牲基本的人性良知和公共秩序为代价 [3] - 监管部门需及时介入 对诱导性消费 赌博式玩法以及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进行彻查与规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