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与结构 -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42万亿元 [1] - 融资结构优化,直接融资拉动作用明显,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在社融增量中占比升至43%,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比降至48% [1] - 超过一半的新增社会融资由其他更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供 [1] 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 银行在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债券在银行资产中占比25%左右,全市场约七成政府债券和两成公司信用类债券由银行持有 [1] - 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远不限于贷款,包括券商、基金等非银机构更多参与股权市场 [1] - 宜更多观察社会融资等更全面的统计指标,以多元视角看待金融支持力度 [1] 当前金融环境与规模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超过430万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超过330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320万亿元,贷款余额超过270万亿元 [2] - 庞大的资金规模较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难以实现以往快速增长态势,与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要求一致 [2] - 宏观经济总体处于需求不足状态,低通胀、低利率是基本特征 [2] 未来金融政策影响路径 - 未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主要通过利率路径,需把握好量价协同以及贷款、债券、理财等不同市场利率之间的协同 [2] - 政策目标为更好激发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提振实体经济有效需求 [2] - 当前经济面临需求结构失衡,突出表现为投资过度而消费不足 [2] 财政政策与支出结构转型 - 财政支出结构需从以投资为主转向以改善民生为主,未来可加强民生保障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 [2] - 财政支出将继续侧重补短板,重点放在民生消费问题,包括居民的养老、医疗、教育和住房保障 [3] - 举措旨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经济循环,促进需求和供给平衡 [3] 再分配制度完善 - 需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3] - 重点解决城乡居民等不同人群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问题 [3] - 今年宏观政策思路已明显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3]
多元化视角看社会融资规模
搜狐财经·2025-10-21 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