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走势与市场展望 - 沪铜期价重心下移,预计后期以高位震荡走势为主,受宏观不确定性加大与基本面偏强支撑共同作用 [1] - 美联储已开启降息周期,但后续路径充满不确定性,通胀与就业市场表现及政治压力是决策关键变量 [4] - 沪铜主力合约下方关键支撑区间参考84000~84200元/吨 [5] 全球铜矿供应 - 智利8月铜产量同比骤降9.9%至42.4万吨,创两年多以来最大跌幅,其中Codelco铜产量同比下降25% [1] - 秘鲁8月铜产量同比减少1.6%至24.27万吨 [1] - 印尼Grasberg铜矿暂时关停加剧全球铜矿供应短缺,其30%~40%未受影响区域预计四季度中期重启,其余部分预计2026年恢复生产 [1] - 高盛将2025年全球铜市场预测从供应过剩10.5万吨调整为短缺5.55万吨 [1] 国内冶炼与原料供应 - 国内铜精矿现货加工费持续承压,近半年在-40美元/干吨深度负值区间徘徊,10月17日进口铜精矿指数为-40.97美元/干吨,同比大幅下滑51.45美元/干吨 [1] - 市场预计2026年长单加工费将低于今年水平 [1] - 9月中国电解铜产量为112.1万吨,环比下降4.31%,同比增长11.62% [2] - 10月国内电解铜产量预计为108.3万吨,环比下降3.43%,6家冶炼厂安排检修涉及粗炼产能140万吨,预计因检修导致产量影响扩大至4.73万吨 [2] - 阳极铜供应补充有限,对产量释放有明显制约作用,预计11月国内电解铜产量将延续下滑趋势 [2] 库存情况 - 截至10月17日,全球三大交易所铜库存总量为56.09万吨,较9月底增加2.85万吨 [3] - 三大交易所库存走势分化:COMEX铜库存连续7个月增长至34.56万短吨;LME铜库存降至13.72万吨;上期所铜库存增至11.02万吨 [3] - 截至10月20日,国内电解铜社会库存为18.66万吨,周度增加1.46万吨,但同比下降3.28万吨 [3] - 国内市场将呈现供减需增格局,进口到货有限,国产供应预计减少,下游消费有望回暖,国内铜库存有望去化 [3] 下游需求与进口 - 9月中国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达到48.5万吨,创今年以来单月峰值,1-9月累计进口401.9万吨,同比减少1.7%但降幅收窄 [2] - 上周国内铜线缆企业开工率环比回升3.38个百分点至61.91%,但同比下降15.02个百分点,高铜价持续抑制下游需求 [4] - 下游多数企业仅维持刚需采购,部分订单因定价与现价倒挂而被迫延后交付,国网订单已释放但下游普遍采取"先下单、后观望"策略 [4] - 随着下游对高铜价接受度提升,预计部分刚需订单将释放,开工率有望微增至62.44% [4]
全球库存分化明显 沪铜以高位震荡为主
期货日报·2025-10-21 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