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行业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失衡 - 游戏行业出现结构性错配,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 [1] - 2024年Steam平台发布游戏数量达18626款,较2020年的9656款增长93% [4] - 玩家面临过多游戏选择,而开发者则陷入竞争激烈的“军备竞赛” [4] 人工智能对游戏开发的影响 - AI成为导致行业结构性失衡的最大变量,未来善于使用AI的开发者可能比资深程序员更有效率 [4] - Valve已将AI嵌入游戏制作流程,其新作《Deadlock》利用ChatGPT提供的代码架构解决在线匹配问题 [5] - AI已从提供美术、音乐资产升级为全流程介入游戏开发的主角,例如腾讯推出的混元3D Studio覆盖从概念设计到动作系统的全流程 [7] - AI工具链的普及显著降低了游戏开发门槛,导致创意作品数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7] 游戏玩家市场格局 - 全球游戏玩家规模已覆盖60%的人口,增长乏力 [12] - 全球20%的玩家贡献了近一半的游戏支出,呈现“少数玩家驱动多数消费”的格局 [12] - 游戏消费主要集中于北美和欧洲,两地合计占全球游戏支出的46%,而玩家增长引擎的亚洲、中东及非洲地区消费贡献不高 [12] - 服务型游戏(GaaS)如《Dota 2》、《PUBG》、《CS2》等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使新游戏面临更严峻的竞争环境 [9] 市场环境下的商业挑战 - 游戏供给充沛但消费趋于停滞,对行业并非好兆头 [12] - 即使获得极高评价的游戏也可能无法取得商业成功,例如《无主星渊》 [12] - 游戏同质化问题加剧竞争,例如《Wildgate》因类似《盗贼之海》的游戏过多而面临挑战 [14] - 当前的供给过剩并非粗制滥造的结果,而是优质供给丰富的表现 [15]
都怪AI让游戏供给井喷,玩家都不够用了
36氪·2025-10-21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