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沃橙新能源拟150亿扩产背后:储能赛道“血拼”核心部件与场景化突围
36氪·2025-10-21 07:51

战略转型 - 公司计划投资150亿元建设五大生产基地,实现从系统集成商向核心部件制造商的战略转型 [1] - 五大生产基地中,3个重点布局电芯产线,规划40GWh电芯产能,覆盖磷酸铁锂、钠离子等多条技术路线 [4] - 另外两个基地聚焦储能系统集成与核心部件测试,规划40GWh储能系统产能,针对电网侧、工商业、户用三大场景定制化生产 [4] 行业背景 - 2024年中国累计电力储能装机达到137.9GW,同比增长59.9%,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 [1] - 系统集成商高度分散,依赖外购核心部件,同质化竞争导致毛利率持续走低 [3] - 行业普遍存在电芯寿命虚标、可靠性不足等隐性问题,通用型产品难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高效、稳定要求 [3] 转型动因 - 掌握电芯、BMS、PCS、EMS的自主研发能力,可降低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并通过各环节算法联动提升系统整体效率 [4] - 目标是通过电芯能量密度提升和BMS精准控制,为客户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而非单纯比拼系统价格 [4] - 战略转向与储能产业"技术收敛"趋势同频,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正获得更高溢价空间 [4] 差异化竞争策略 - "场景化系统集成"策略核心是基于对场景需求的深度理解,反向定义核心部件的研发方向与系统架构 [5] - 例如为工商业场景联合开发长循环磷酸铁锂电芯(循环寿命需6000次以上),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5] - 通过场景数据建模为客户定制方案,如为物流园区增加光储充一体化功能,使客户综合收益提升20% [5] 产业协作模式重构 - 公司通过自研与场景数据积累,从产业链的"采购者"转变为"需求定义者",与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协同研发 [6] - 设立"场景测试验证中心",模拟不同气候、负荷、电网条件下的运行状态,并将测试数据开放以推动行业标准建立 [6] - 旨在推动行业从比拼"谁的系统更便宜"转向比拼"谁的系统更适配场景需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