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彭浦新村到浙工新村 原拆原建的城市更新模式如何向规范化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2025-10-21 08:34

城市更新模式转变 - 城市更新正从“拆迁暴富”的单一主流模式转向多元模式并存且共建共担模式重要性凸显的新阶段 [1][2] - 居民角色从被动受益者变为主动参与者需共同承担决策风险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5] - 政府角色从“包办者”转向“规则制定者协调者和赋能者”市场角色从“主导者”变为“专业化服务的提供者” [5] 成功项目的关键要素 - 成功案例是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的结果基层政府是平台搭建者和信任背书方业委会是内部发动机第三方实施单位是技术润滑剂 [4][5] - 原拆原建成功的关键在于达成意愿统一的精细化和个性化协商机制核心障碍是资金承受能力差异未来预期不确定和社区信任缺失 [10] - 更新成本与居民获益的平衡点是多元价值共识通过反复透明的测算和艰难的社区协商博弈出来 [6][7] 政府支持与隐性成本 - 现阶段很难做到完全意义上的自费更新政府承担了政策成本与机会成本协调成本配套增容成本和风险托底等隐性成本 [8][9] - 政府的支持是项目成功的氧气其角色是赋能而非缺席 [9] 制度化与规范化的迫切需求 - 从个案突破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最迫切需要出台国家层面的城市更新法或高级别行政法规以明确自主更新的法律地位和实施主体 [12] - 迫切需要建立针对城市更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如允许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住房公积金并鼓励商业银行开发更新贷产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