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市集”,你打卡了吗?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10-21 09:55
公园市集模式特点 - 采用低门槛、强体验、高融合模式,显著提升消费频次和客单价 [2] - 打破传统消费场景局限,创造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新型消费体验 [4] - 致力于提供多元复合的消费体验,不再满足于单纯商品售卖 [4] 市场表现与消费者吸引力 - 上海中山公园对口商品展销会单日销售额突破1万元 [2] - 北京地坛书市11天累计吸引读者55万人次,图书销售额突破9000万元 [3] - 成都人民公园去年接待游客850万人次,其中70%为旅游客群 [2] - 山东省临沂市去年推出30场活动,市民游客参与规模超200万人次 [3] - 上海市黄浦区世博淞园常态化市集5天吸引7.5万人参与 [4] 业态融合与创新 - 成都人民公园鹤鸣茶社以茶文化为主题市集,吸引茶文化爱好者 [2] - 北京地坛书市融合餐饮快闪店、国学相关文创店等多元业态 [3] - 文创销售热度高,在北京地坛书市占销售额的60%至70% [3] - 杭州市运河体育公园汇集武林夜市、南孔市集等特色市集,成为文旅交流平台 [3] 行业挑战 - 面临同质化问题,若仅出售常见首饰纪念品则难以打动消费者 [4] - 运营成本较高,需支付每天数百元场地费及搭设、人工、住宿、交通等成本 [4] - 部分市集在品质把控上存在不足,社交媒体有参与者发布避雷信息 [4] 可持续发展关键 - 挖掘地方特色是持续发展关键,需实现环保与商业间平衡 [5] - 现代市集特点为青年力为主导、多元社交,需推动年轻化与社区参与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