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显示,营业收入为1042亿元,显著低于市场预期的1200亿元以上,主要因储能业务收入确认延迟及产品结构变化 [1] - 尽管收入不及预期,归母净利润为185.5亿元,与市场预期一致,同比增长42% [2] - 公司运营趋势积极,产能利用率达到极高水平,国内重新启动大规模扩产,存货高增反映强劲的未确认收入,标志着公司走出低迷期,进入新的向上周期 [5][6][7] 财务表现 - 收入表现:三季度营业收入1042亿元,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1%,但低于2023年同期水平,且较市场一致预期低10%以上 [1][14] - 出货量与单价:三季度总出货量180GWh,确认收入口径为165GWh;电池单价环比企稳,约为0.56元/Wh,未随碳酸锂价格上涨而变动 [2][16][23] - 盈利能力:毛利率环比小幅提升至25.8%;归母净利润185.5亿元;核心主营利润(剔除资产减值等影响)同比增长30%,但剔除减值影响后同比基本零增长 [2][4][26][28] - 非主营贡献:归母净利润中包含约60亿元的非主营收益,如政府补贴、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 [30] 运营与业务趋势 - 产能与扩产:产能利用率极高,接近满负荷;国内多个基地(如山东、广东、江西)启动大幅扩产;海外产能(如匈牙利、西班牙工厂)快步推进,预计2026年放量 [5][36] - 存货与合同负债:存货环比增加约80亿元至802亿元,创历史新高,主要反映四季度备货及大量已发货未确认收入的在途商品;合同负债环比增加40亿元至407亿元,显示在手订单充足 [1][5][32][38] - 资产减值:三季度资产减值16亿元,占收入比重约1.5%,随着满产和材料价格修复,减值风险已降低 [34] 业务结构与发展 - 业务结构:动力电池占比80%,储能占比20%;储能业务因系统级解决方案交付周期长(约180天),导致收入确认延迟 [1][21] - 储能需求:海外AI基建推动储能需求复苏,公司进入中东等高毛利市场;国内储能因电价市场化改革激发套利需求,公司计划2026年仅在山东新增储能产能100GWh [21] - 产品与技术:神行、麒麟等新品电池占比提升至60%,优化产品结构;587Ah大容量储能电芯量产,强化竞争力 [21][26] - 市场份额: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增速达36%,但公司出货增速低于行业平均,国内收入占比70%的情况下未能充分释放增长红利 [17] 行业与市场展望 - 行业环境:行业反内卷趋势显现,碳酸锂价格稳定在7.5万元/吨左右;铁锂电池占比持续提升已成为结构性趋势 [7][23] - 公司定位:在供需紧平衡的向上周期中,公司不依赖涨价驱动增长,而是通过扩产和规模效应实现总利润提升;在材料涨价中具备价格传导和产业链投资优势 [7][8] - 未来预期:基于2026年约1TWh的排产规划,市场预期出货量850-900GWh,对应净利润900-950亿元;若单瓦净利修复,股价有进一步上行潜力 [9][11]
全面拉产能,宁王终于熬出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