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市场近期事件 - 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座大豆谷仓因超负荷倒塌,导致800多吨大豆损毁 [1][3] - 巴西大豆对华报价出现离谱暴涨,每蒲式耳溢价高达2.9美元,远高于美国大豆1.7美元的溢价 [1][4] - 中国买家对此采取集体停购策略,表现出从容态度 [1] 中国大豆进口现状与定价权问题 - 中国今年前九个月进口大豆8618万吨,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六成多(超过60%) [6][22] - 当前大豆定价机制由美国CBOT期货价加“升贴水”决定,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却缺乏定价话语权 [6] - 这种局面被描述为中国大豆贸易的“无根”之痛 [6] 中国应对策略的核心优势 - 拥有雄厚的国家战略储备,储备大豆特别充足,可随时投放市场以平抑物价 [8] - 已建立日趋成熟的多元化进口体系,从阿根廷、乌拉圭、加拿大等多国进口,有效分散单一产地风险 [10] - 上个月利用阿根廷暂停出口税的时机,采购了数百万吨大豆 [10] - 在饲料配方技术上取得突破,利用菜籽粕、棉籽粕等杂粕替代豆粕的比例已稳步提升至15% [12] - 技术替代方案的成熟意味着每提高1个百分点的替代率,就能在全国范围内减少数百万吨的大豆需求 [12] 长期战略与全球影响 - 目标在于推动建立更公平的国际贸易新秩序,从价格接受者转变为规则影响者 [14] - 高盛集团预测,若中国将豆粕替代率成功提高至20%,可能导致南美大豆价格中枢长期下移10%到15% [17] - 欧盟植物蛋白消费中豆粕占比仅45%,远低于中国的75%,其通过推广昆虫蛋白、单细胞蛋白等替代品的经验可供借鉴 [17] - 根本解法在于“两条腿走路”:用好国际市场,并提升国内油料作物自给率 [19] - 此次博弈被视为对供应链韧性的压力测试,通过构建多元选项改变了博弈结构,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权力逆转 [21]
巴西粮商坐地起价,溢价每蒲式耳溢价2.9美元,中国买家集体停购反击
搜狐财经·2025-10-21 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