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药监局注销80个药品注册证书 导致部分药品如西安杨森的复方角菜酸酯栓价格大幅上涨 一盒6枚标价超过900元[1] - 此次药品注销均为企业依申请注销 属于商业选择行为 并非因安全问题被吊销[2] - 外资药企是此次注销的主力 80个注销药品中有40多个生产商是外资企业 这是在国家集采政策下 为保住利润而进行的主动战略调整[2] 药品注销概况与特点 - 注销药品包含多款临床常用药 如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片、男性健康药物非那雄胺片、维生素B2片等[2] - 注销药品绝大多数非独家产品 其他持有同通用名批文的企业可正常生产销售 缓解了断供风险[2] - 外资注销的药品覆盖领域广泛 包括抗过敏、呼吸系统、糖尿病、肿瘤治疗等多个领域[2] 外资药企战略调整的具体案例 - 西安杨森复方角菜酸酯栓(太宁栓):注销主要原因是全球范围内已无可持续供应的原料[3] - 费卡华瑞氯雷他定片(可米):作为甲类非处方药和甲类医保用药 拥有一定的市场认知度[3] - 辉瑞制药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因国内仿制药发展和集采政策导致原研药价格优势丧失 利润受挫 资源转向创新药领域[3] - 葛兰素史克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万托林):因本土仿制药在质量和疗效上达到原研水平且价格优势明显 市场份额被挤压[4] - 勃林格殷格翰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因国内仿制药获批上市并通过集采以竞争性价格抢占市场 同时国家医保谈判和集采政策压缩了原研药利润空间[4][5] 行业背景与影响 - 国家集采政策的全面推行导致药品价格大幅下降[2] - 吸入制剂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推进使本土药企产品质量提升[4] -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对药品市场存续产生重要影响[4] - 对慢性病药物的价格管控持续加强 医保谈判和集采政策双重作用压缩原研药利润空间[5]
多款进口药退出中国 涉及抗过敏、肿瘤等领域的畅销品
国际金融报·2025-10-21 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