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开放总体成就 - 金融市场实现从“通道式开放”向“制度型开放”的历史跨越 [2] -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背景下,中国以坚定开放姿态为全球投资者提供确定性 [2] - 五年间国际投资者深度融入中国市场并分享经济发展红利 [3] 国际参与度与影响力提升 - 中资机构在国际金融治理合作中参与度、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高 [4] - 全球金融业Sibos年会上多家中资机构亮相,倡导协作与开放 [4] - 中国银行愿与SWIFT深化合作,推动治理改革和创新发展 [4] 开放成效关键数据 - 人民币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和支付货币 [5] - 全球前50大银行有43家在华设立机构,40家最大保险公司半数已进入中国 [5] - “十四五”期间证监会新增核准14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5] - 截至7月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超过10万亿元 [5] - 截至8月末共有907家境外机构获得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持股规模9493亿元 [5] - 80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5] 外资机构中国市场战略 - 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采取长期投资视角,注重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业务基础夯实 [6] - 中国市场的稳定性和经济增长韧性为全球经济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 [6] - 中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重要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潜力和广阔空间 [7] 制度型开放具体举措 - 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大幅放宽,证券基金期货寿险等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全面取消 [8] - 优化沪深港通、沪伦通、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建立境外上市备案制度 [8] - 开放更注重“对标国际规则”,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领域实现开放 [8] - 中国人民银行参与RCEP谈判并推动生效,深入研究CPTPP和DEPA规则 [8] 国际资本流向与投资热点 - 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汇聚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1400多家企业的超过2800名参会者 [8] - 超过90%的投资者明确表示愿意增加中国市场配置,比例为2021年初以来最高 [9] - 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生物科技以及新消费成为最受国际投资者关注的主题 [9] 未来开放政策方向 - 将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制度型开放经验,支持外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 [10] - 发布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方案,优化准入管理和投资运作安排 [10] - 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 [10] - 持续加强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深化高水平开放 [10] 外资机构政策期待 - 外资机构期待政策确定性、连贯性及透明度,提高资本市场市场化和国际接轨程度 [11] - 希望进一步降低投资中国资产的“门槛”和整体交易成本 [11] - 扩大投资产品种类,考量法规在海外与国内的差异化,有助于提高海外投资者意愿 [12] - 期待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无人机、机器人和生物医药等新经济产业价值潜力被更多发现 [12]
引资量质齐升“数”看金融高水平开放历史跨越
上海证券报·2025-10-22 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