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新观察 | 多只优质中概股“归巢” 港股迎科技企业生力军
上海证券报·2025-10-22 02:21

中概股回归港股概况 - 截至10月21日,共有37家中概股通过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方式登陆港股,其中24家为双重主要上市,13家为第二上市 [1][4] - 2019年以来,新经济龙头企业如阿里巴巴、贝壳、知乎、哔哩哔哩等10余家互联网企业相继登陆港股 [5] - 2024年前8个月,港股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483亿港元,同比提升132% [6] 回归趋势与主力板块 - 2024年以来,前沿科技板块中概股成为回流港股新主力,一批来自智能驾驶、生物科技、先进制造的中概股陆续回归 [1][5] - 近期案例包括:10月19日文远知行通过港交所聆讯,10月17日小马智行通过港交所聆讯,两家公司均于10月14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即将实现纳斯达克与港交所双重主要上市 [2] - 生物科技公司天境生物于10月17日宣布拟进行港股IPO,实现在纳斯达克和港交所上市 [2] 代表性案例与战略意义 - 9月16日,禾赛科技在港交所上市,成为首家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其IPO融资总额(不含超额配售权)超41.6亿港元,为近4年来融资规模最大的中概股回港IPO [3] - 实现双重主要上市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包括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估值稳定性、贴近核心市场、增强应对单一市场波动的韧性 [2] - 港股投资者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增长潜力理解更为深刻,有望给予更合理的估值 [2] 政策与市场环境支持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5月7日表示,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 [4]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9月发表施政报告明确,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 [4] - 港交所近年来持续推进制度改革,包括引入“同股不同权”机制、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创设上市条件(上市规则第18A章)、完善人民币计价股票等,增强了对中概股的包容性与承接能力 [4] - 在流动性显著增强的背景下,港交所在上市时间、相关手续、上市成本、豁免条件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