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法创新能为“双11”加分吗
 经济日报·2025-10-22 08:30
二是平台复杂规则下的"生存法则"。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大促多,淡季时商家为吸引流量,往往已 给出接近底线的优惠。而到了备受瞩目的"双11",流量成本水涨船高。满减、打折、定金、充值、返 现……这套堪比奥数的促销规则,让消费者算蒙了,商家也未必搞得懂。商家既要让折后价看起来诱 人,又要守住利润空间,最简单的办法便是在原价上做文章。 不过,商家也许忘了,现在手机可以截屏,平台有购买记录,第三方有比价软件,消费者还会做记 账表格、会发帖询价……各种信息凑在一起,任何价格猫腻都可能被瞬间拆穿、放大,引发消费者集体 反感。 "以前'双11'是薅羊毛,现在'双11'是商家拔我毛""不着急就等等吧,过了'双11'就降价了""'双11'口 号应该叫'全年最不优惠'"……这些来自社交平台的犀利吐槽,代表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真实心声。 在这场愈演愈烈的价格"变装秀"中,作为规则制定者与监管者的平台,责任愈加凸显。事实上,平 台完全有能力建立更严格的历史价格监测系统,展示更长期的价格曲线,并对虚假促销行为施以重拳 ——这并非技术不能及,更多的是决心与短期利益之间的取舍。 "双11"始于2009年,用了十几年,才成长为一个让消费者与商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