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特币“安全神话”破灭:电诈集团150亿美元比特币被美国政府查获,分散在25个钱包却被“一锅端”,怎么做到的?专家解读
36氪·2025-10-22 09:00

案件核心信息 - 美国司法部对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提起刑事指控,并提起民事没收诉讼,要求没收约127,271枚比特币,总价值高达150亿美元[1] - 这是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金融打击行动之一,也是有史以来查获比特币数量最多的一次[5] - 该批比特币被确认为源自电信欺诈和洗钱活动的非法所得或犯罪工具,目前已由美国政府保管[4] 犯罪手法与洗钱路径 - 自2015年起,陈志利用太子集团在30多个国家/地区的商业网络作掩护,在柬埔寨秘密运营至少十个强制劳动诈骗园区[5] - 诈骗园区通过"杀猪盘"模式骗取了数十亿美元,其中两个设施就拥有1250部手机,控制着约76,000个社交媒体账户[5] - 为洗白非法所得,集团建立了一套复杂体系,包括使用专业"洗钱房"进行处理,通过"喷洒"技术将大额赃款拆分成无数小额,再通过"漏斗"技术重新汇集[6][7] - 同时利用加密货币挖矿业务提供"合法收入"外壳,将诈骗所得投入比特币矿场,用新产出的比特币替代脏币[10][11] - 在线赌博业务也是洗白赃款的关键一环,即使在柬埔寨禁止在线赌博后,仍通过"镜像网站"等技术手段继续运营[11] - 仅通过汇旺集团这一核心链条,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就清洗了约40亿美元的不法资金[11] 执法部门的技术突破 - 美国执法部门成功锁定了分散在25个非托管钱包中的链上资产,并实现了对私钥的实际接管和资产转移[1] - 技术突破集中体现为"链上分析的智能化升级",包括基于图神经网络构建交易图谱,将识别效率提高了300%[14] - 针对混币工具通过分析"存款-取款"的UTXO关联,实现混币器漏洞的逆向利用,成功从Sinbad混币器中追回7000余枚比特币[14] - 开展跨数据源关联分析,将区块链交易数据与暗网聊天记录、交易所IP日志深度融合,锁定钱包使用者的物理位置[14] - 依托"公私合作"机制,FBI在2023年向全球虚拟资产服务商发出1742份合规传票,并与30余个国家/地区的金融情报机构实现数据共享[15] - 可能的技术手段包括通过"暴力搜索"恢复"弱随机数钱包"的私钥,这类钱包的私钥空间量级仅为2^32,远低于正常的2^256[16] - 其他可能路径包括污点证人配合提供助记词、利用软件漏洞进行钓鱼攻击、以及通过法律上的控制推定原则强制解锁[16][17] 行业影响与监管启示 - 此次非托管钱包的成功没收打破了"非托管钱包=法外之地"的认知误区,证明通过"链上追踪+链下取证"的组合手段可实现有效追缴[18] - 加密资产的安全依赖于整个密码学实现链条的严谨性,任何一个环节薄弱都可能成为攻击者的突破口[18] - 标志着全球反洗钱工作进入"技术驱动型反洗钱"阶段,需建立从立法、技术到协作三位一体的"全链条监管体系"[19] - 监管可从四个维度发力:法规框架补位将新兴业态纳入监管、技术监管赋能研发链上分析工具、国际协作深化开展联合执法、行业自律强化建立内控机制[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