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让宁静成为城市的新底色——云南构建噪声污染防治新格局
中国环境报·2025-10-22 09:33

文章核心观点 - 云南省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5年1月至9月昼间达标率为95.1%,夜间达标率为91.0% [2] - 云南通过规划引领、健全机制、智慧监管等系统化措施,构建噪声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目标是到2027年底累计建设不少于1935个宁静小区 [3][6][8][12] 规划引领与源头管控 - 将噪声污染防治要求前置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交通运输规划等关键环节,科学划定声环境功能区 [3] - 截至2025年8月,全省129个县(市、区)基本完成声环境功能区评估调整并公示,4692家工业企业已纳入工业噪声排污许可管理 [4][5] - 指导16州(市)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确保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 [3] 制度建设与基础管理 - 编制《云南省噪声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并正在制定《云南省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6] - 制定《云南省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指南》等技术规范,并在曲靖市麒麟区等地开展噪声治理评估试点 [4][5] - 即将印发《云南省宁静小区建设指南(试行)》,推进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分工作 [6] 监测网络与投诉处理 - 依托全省18327个声环境监测点及129个自动监测站点,构建省、市、县三级噪声监测网络,数据实时发布并跨部门共享 [7] - 截至2025年9月,生态环境投诉管理平台共接到噪声投诉2836件,其中工业噪声投诉910件,工业噪声投诉相比2024年同期明显下降 [7] - 打造高效投诉处置平台,实行分类转办、限时办结,所有投诉均交由职责部门处置办理 [7][10] 宁静小区建设 - 创新构建“多方联动、自主建设、专业认定”闭环模式,宁静小区需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居民满意率不低于85%等条件 [8] - 预计到2027年年底,全省3年累计建设不少于1935个宁静小区 [8] 职责分工与执法监管 - 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完成政府部门噪声职责分工,明确生态环境、公安、住建等部门监管职责,解决职能交叉问题 [10] - 2025年上半年噪声执法检查次数及查处违法案例件数明显增加,建立典型案例曝光机制以震慑违法行为 [11] - 明确夜间施工时间、广场舞活动音量等具体限值,推动从“纸面分工”向“实际监管”转变 [10] 智慧化建设与科技赋能 - 在昆明市呈贡区开展噪声地图应用试点,形成《呈贡区噪声管理“一张图”》初步成果 [11] - 打造生态环境智能助手“小彩云”,构建噪声投诉“时空分析系统”,实现投诉信息的智能解析与提取 [11] - 利用信息化监测手段提升管控水平,实现噪声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