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菜篮子”这样的工程奇迹,为何只出现在中国?
虎嗅·2025-10-22 10:39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人血脉深处,饮食是生存的根基,更是生活的艺术、家庭的纽带、文化的基因。那一篮篮、一筐筐看似寻常的蔬菜瓜 果,正是我们生命旅途中最日常、最温情的注脚——它们维系着生命的鲜活,慰藉着劳作的疲惫,更承载着千家万户最踏实的烟火幸福。 丰饶、富足的餐饮条件,是小康社会最为质朴的根基。然而,时移世易,今非昔比,且地域有别,内外不同。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在不同 的时空维度里,或许便是他乡客眼中的奢侈之物。 首先是时间尺度。 曾几何时,中国人的餐桌,尤其是北方漫长的冬日,被单调与匮乏的阴影深深笼罩。寒风呼啸,如同将大地封存的无形禁令。北方的冬储 菜,展现的正是人类在自然严酷面前的渺小与夹缝求生的艰辛。 对于北方人来说,胡同深处堆积如山的大白菜,家家户户挖地窖的全民总动员,成吨的萝卜、土豆被小心翼翼地埋入地窖,数百斤的大白菜 在院子里层层码放,再用厚厚的草帘苫盖上——这些迫近深秋时节近乎悲壮的储菜场景,是与严冬的漫长对峙。 幽深的地窖里,腐烂的气味与有限的选择相伴整个冬季。餐桌上,白菜炖粉条、酸菜烩白肉、土豆丝循环往复,单调得令人绝望。绿叶蔬菜 成为奢望,维生素的匮乏在身体里悄然留下印记,那是时代刻在民生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