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核心观点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霍伊特,以表彰他们在阐释技术创新驱动持续经济增长机制方面的贡献 [1] - 莫基尔因阐明技术进步推动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获奖,阿吉翁和霍伊特因提出以创造性毁灭过程推动的持续增长理论获奖 [1] - 三位学者的研究共同解释了技术创新与改进驱动经济增长取代停滞成为经济常态的机制 [2] 乔尔·莫基尔的研究贡献 - 莫基尔通过历史资料证实,技术创新驱动的长期持续增长依赖三个关键要素: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形成正向反馈循环、具备能力的工匠与工程师群体将新理念转化为产品、社会必须接受变革且受损利益集团无权阻止变革 [2] - 18世纪末英国首次同时具备这三大要素,这是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的原因 [2] - 莫基尔的研究聚焦现代增长的起源问题,指出真正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完全是现代才有的现象 [4] 菲利普·阿吉翁与彼得·霍伊特的研究贡献 - 阿吉翁和霍伊特构建了创造性毁灭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与莫基尔记录的过程完全一致 [3] - 他们将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概念引入经济模型,指出技术是经济生产中最重要的中间产品,企业家为获得超额利润投入研发,新技术取代旧技术实现创造性破坏 [8] - 他们的熊彼特增长模型指出,政策必须为技术改进提供激励,确保自由科学得到资助,保护经济免受企业过度主导,帮助失业者找到新工作 [3] 工业革命与经济增长的历史数据 - 人类经济增长史的真正突破发生在1820年前后,距今约200年 [1][6] - 在公元1000-2000年间,全球GDP增长300倍,人均收入提高至原来的13倍,而之前1000年人口仅增长1/6,人均收入基本不变 [6] - 1000-1820年间全球人均GDP年均增速不到0.05%,1820-1870年提升至0.5%,1950-1973年达到3%-4% [6] - 公元1000年新生儿预期寿命仅24岁,1820年为26岁,1999年达到66岁 [7] 创造性破坏理论的核心要素 - 熊彼特范式包含三个核心理念:创新与知识传播是增长核心、创新依赖激励和财产权利保护、创造性破坏使新创新让旧创新过时 [21][22] - 创造性破坏带来的增长是新旧势力永恒争斗的舞台,在位企业总会设法阻挠新竞争者 [22] - 保障创新租金的措施鼓励创新,危害创新租金的措施打击创新投资 [22] 增长起飞的制度与技术条件 - 增长起飞需要多种因素结合:累积式创新成为增长驱动力、制度保护创新租金和财产权利、存在竞争克服在位企业设置的壁垒 [26] - 英国因岛国地理优势和安全威胁较小,以及1689年《权利宣言》制约寻租活动,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16] - 英格兰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领先,1624年《垄断法案》标志着专利特许体系制度化 [25] 通用技术扩散与人工智能前景 - 新通用技术取代旧技术表现为S形曲线,例如电力价格从20世纪初到60年代下降至原来的百分之一,计算机价格在25年内降至万分之一 [27] - 人工智能可能驱动新增长浪潮,但发达国家增长率尚未飙升的原因可能是某些关键投入仍不能自动化,劳动力作为稀缺要素制约增长潜力 [28] - 缺乏有效竞争政策时,技术革命可能反而成为增长障碍而非催化剂 [28]
诺奖经济学奖得主揭示近200年经济突飞猛进的奥秘
36氪·2025-10-22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