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核心叙事与市场预期 - 公司管理层强调“物理人工智能”叙事,包括机器人出租车、人形机器人“Optimus”、智能化工厂和能源系统,但相关业务的经济效益和时间表尚不明确[1] - 投资者关注软件和服务货币化的新指标,例如付费全自动驾驶(FSD)订阅、软件更新的递延收入或基于车队的移动试点数据,任何进展都有助于支撑公司股票所依赖的“AI平台”估值倍数[1] - 公司当前 straddles 两个故事:一个是熟悉的销量、规模和工厂产出;另一个是雄心勃勃的机器人出租车、人形机器人、软件货币化和宏大的能源业务,但高昂的估值已经包含了未来预期[5] - 华尔街平均目标价约为364美元,共识评级为持有,但分析师观点分歧,例如Wedbush证券维持600美元目标价,认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业务规模可使公司估值再增加1万亿美元,而巴克莱银行虽上调目标价至350美元但维持中性评级,警告基本面仍需跟上叙事[7] 第三季度运营与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汽车交付量达到497,099辆,创历史新高,能源存储部署量为12.5吉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2] - 交付量激增主要受美国市场在9月30日7,500美元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截止日期前的需求拉动,存在前置效应而非明确加速,欧洲市场因竞争加剧和价格压力表现疲软,中国市场已企稳但未完全恢复[2] - 市场对第三季度自由现金流的预期集中在11亿至13亿美元,较2024年第三季度的约27亿美元大幅下降,尽管德意志银行认为其应较第二季度的1.46亿美元有所增强,主要原因是资本支出增加和库存积累[3] - 分析师预计第三季度营收约为260亿美元,每股收益约0.53至0.55美元,尽管销量增长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4] - Cybertruck第三季度销量仅为5,385辆,同比下降63%,年内累计销量仅约16,000辆,远低于公司曾预测的年产25万辆目标,而竞争对手如福特F-150 Lightning和Rivian R1T在电动卡车领域正加速发展[11] 利润率压力与成本挑战 - 公司汽车毛利率(不含监管信贷)维持在百分之十几的高位,远低于2022年25%的峰值水平[10] - 监管信贷销售在2024年总计近28亿美元(约占毛利润的16%),预计今年将下降约21%,削弱了盈利能力的一个关键缓冲[11] - 公司面临投入成本上升、劳动力费用增加以及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竞争压力,折扣和区域激励措施有助于维持市场份额但牺牲了盈利能力[15] - 9月1日公司在中国将Model 3长续航版价格下调至259,500元人民币(约合36,300美元),同时美国租赁费率小幅上调,显示其仍有价格杠杆但也表明市场竞争激烈且价格成为关键策略[15] 区域市场动态与需求状况 - 美国市场需求在税收抵免截止后的表现将是关键考验,需判断需求是单纯从后续季度前置而来,还是在现有价格点和租赁条件下具有持续性[16] - 中国市场此前是阻力但现已成为力量来源,Model Y刺激了增量需求,新款六座Model YL在推动区域车队新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尽管有更多低成本车型进入市场[16] - 欧洲需求仍然疲软,使得公司依赖美国和出口流量[16] - 公司推出了Model 3和Model Y的标准版车型,定价分别为36,990美元和39,990美元,这些是减配版本,旨在缓解失去7,500美元联邦税收抵免的影响,被德意志银行分析师视为捍卫销量和利润率的相对简单举措,但对定价感到有些失望[12] 能源业务与未来增长杠杆 - 能源部署量创下纪录,随着加州Lathrop和上海Megapack工厂增产,但部署量本身不保证利润,该业务具有更高的潜在利润率,但公司尚未披露详细的单位经济效益[13] - 投资者将关注汽车和能源业务的利润率评论,包括分区域成本、产品组合、平均售价趋势和库存动态,若本季度销量未能转化为改善的单位经济效益,则“规模”故事将失去吸引力[13] - 任何关于储能利润率轨迹的新指导或Megapack新合同的确认,都可能成为近期的股价催化剂[13] - 分析师将关注公司是否更新与下一代平台相关的“开箱”制造工艺,这可能是降低电池和组装成本的一个潜在杠杆[11] 自动驾驶与机器人技术发展 - 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自动驾驶是核心故事”,目标是在年底前向美国约一半地区推出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并目标在2026年底前产生有意义的财务影响[18] - 公司计划推出针对2026年的自动驾驶两座“Cybercab”,并让人形机器人Optimus逐步承担重复性工厂任务,但这些计划取决于监管批准、安全数据以及软件和车队服务的货币化[19] - 10月9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近290万辆特斯拉汽车的全自动驾驶功能展开新的调查,表明自动驾驶货币化既取决于政策也取决于技术代码[20] - 分析师预计将要求具体的关键绩效指标,如干预率、全自动驾驶累计里程或机器人出租车试点指标,以用可衡量的进展取代叙事[19] 公司治理与未来指引 - 股东将于11月6日投票决定一项价值1万亿美元的CEO薪酬计划,代理咨询机构ISS建议投资者反对,该计划已成为信誉的试金石,承诺越雄心勃勃,投资者就越需要近期的利润和现金流证明[22] - 市场将关注公司对第四季度交付目标、2026年生产目标、Model Y更新版销量、下一代“Model 2”时间安排以及资本支出轨迹的非正式指引[23] - 公司需要展示稳定的利润率、可持续的需求以及软件和能源货币化方面更清晰的能见度,才能使叙事最终反映现实[24]
What to watch for when Tesla reports Q3 earnings this 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