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太平资产副总辞任沪农商行董事,险资持股银行股会计归类生变

核心观点 - 沪农商行董事辞任事件的核心影响在于,触发了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对所持该行股权的会计分类变更,此举旨在适应新会计准则,平滑利润波动并规避标的公司经营风险 [1][5] - 事件反映出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股的逻辑正发生深刻变化,从注重长期战略影响转向更侧重高股息、低估值和业绩确定性等财务回报 [8][10][11] 人事变动与公司治理 - 沪农商行董事李冠莹因工作原因辞去董事职务,其身份为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并主持工作 [1] - 沪农商行近期完成管理层变动,副董事长、行长汪明及总审计师罗瑛的任职资格于10月获批,同时公司撤销了监事会进行治理结构"瘦身" [10] 会计准则变更的驱动与影响 - 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IFRS 17)及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 9)于2023年起全面实施,是此次股权会计分类变更的主要驱动力 [5] - IFRS 9将金融资产简化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FVTPL) [7] - 中国太平通过辞任董事,主动终止对沪农商行的"重大影响"认定,使持股从"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转为金融资产核算,旨在将股价波动"隔离"在当期利润表之外 [5][8] - 行业实践显示,险资普遍倾向于将股票资产计入FVTPL,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该占比超过77%,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占比也超过五成 [8] 沪农商行经营状况 - 沪农商行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拨备覆盖率下降15.80个百分点,职工薪酬支出下滑11.19%但员工总数增加 [9] - 上半年贷款总额7742亿元,较年初增长2.51%,但新增贷款189亿元主要由企业贷款贡献(224亿元),个人贷款减少3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69% [9] - 个人消费贷减少18.25亿元,个人经营贷减少36.67亿元,零售业务不良贷款率从去年底上升0.18个百分点至1.5% [9] 保险资金投资策略演变 - 中国太平持有沪农商行4.3%的股权,因董事辞任导致会计分类改变,从强调长期性和战略性的"联营公司投资"转变为更纯粹的"财务性资产" [5][6][8] - 险资对银行股配置热情依然高涨,今年以来举牌次数达30次,平安人寿最为活跃(举牌12次),重点布局工商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大型银行 [11] - 投资逻辑转向重"高股息、低估值和业绩确定性",在长端利率下行背景下,银行股的高股息率成为覆盖险资负债端成本的"压舱石"资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