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农商银行(601825)
icon
搜索文档
透视上海农商行三季报:“硬实力”抗压增长,“软实力”创造价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07:28
近日,各上市银行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披露完毕,行业整体面临息差承压、信贷需求疲软、债市 波动导致投资收益下滑等多重挑战。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上海农商银行(601825.SH)凭借稳健 的经营策略、优化的业务结构与坚实的风险防控,实现前三季度经营业绩的韧性增长,向为客户创 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迈进。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农商银行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双向增长。截至9月末,上海农 商 银 行 营 业 收 入 1 9 8 . 3 1 亿 元 , 归 母 净 利 润 1 0 5 . 6 7 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0 . 7 8%; 资 产 总 额 1 5 5 8 0 . 9 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 . 7 2%;负债总额1 4 2 7 8 . 8 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 . 0 0%。 在业绩增长的同时,上海农商银行还努力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功能的有机统一。一方面, 率先兑现中期分红承诺,及时与投资者分享公司价值创造成果,至今累计分红已达1 8 8 . 4 4 亿元;另一方面,洞察客户需求痛点,针对上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特点,让服务"不止于"金 融,以价值创造推动服务型银行建设。 "硬实力"实现抗压增长 从各上市银 ...
透视上海农商行三季报:“硬实力”抗压增长,“软实力”创造价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07:17
近日,各上市银行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披露完毕,行业整体面临息差承压、信贷需求疲软、债市波动 导致投资收益下滑等多重挑战。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上海农商银行(601825.SH)凭借稳健的经营策 略、优化的业务结构与坚实的风险防控,实现前三季度经营业绩的韧性增长,向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 型银行迈进。 从各上市银行三季报数据来看,银行业虽已传递出"暖意",但行业分化仍在加剧。 对部分中小银行来说,债市波动拖累非息收入,叠加资产质量压力,导致业绩承压,更考验各行风险控 制的水平、信贷投放的战略以及资产配置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农商银行等具备较强风险管理能力与战略定力的优质区域中小银行,展现出相对 稳健的发展态势,于行业分化中彰显差异化竞争力,交出一份"稳"字当头的成绩单。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农商银行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双向增长。截至9月末,上海农商银行营业收 入198.31亿元,归母净利润105.67亿元,同比增长0.78%;资产总额15580.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4.72%;负债总额14278.8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0%。 在业绩增长的同时,上海农商银行还努力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功能的有机统 ...
农商行板块11月3日涨1.58%,渝农商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4308.08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1-03 16:43
证券之星消息,11月3日农商行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58%,渝农商行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 3976.52,上涨0.55%。深证成指报收于13404.06,上涨0.19%。农商行板块个股涨跌见下表: | 代码 | 名称 | 主力净流入(元) | 主力净占比 游资净流入(元) | | 游资净占比 散户净流入(元) | | 散户净占比 | | --- | --- | --- | --- | --- | --- | --- | --- | | 601077 | 渝农商行 | 1337.54万 | 2.42% | 5130.09万 | 9.27% | -6467.63万 | -11.69% | | 601825 沪农商行 | | 953.53万 | 7.41% | -863.18万 | -6.71% | -90.35万 | -0.70% | | 002958 青农商行 | | 376.27万 | 2.76% | -885.53万 | -6.50% | - 509.26万 | 3.74% | | 002807 江阴银行 | | 246.76万 | 0.65% | -505.82万 | -1.33% | 259.06 ...
42家上市银行信披考评出炉:22家获A,光大、华夏和浙商银行提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16:21
核心观点 - 沪、深交易所公布的2024-2025年度信息披露评价结果显示,上市银行整体信披质量较高,所有银行评级均在B及以上,其中22家获得最高A级评价 [1] - 上市银行信息披露评级表现出高度稳定性,绝大多数银行(40家)评级与上年保持一致,仅6家银行出现变动 [1] - 评级变动呈现积极态势,5家银行评级上升,仅1家银行评级下降 [1] 评级分布情况 - 在42家上市银行中,共有22家获得A级评价,占比超过半数 [1] - 获得A级评价的银行包括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和主要股份制银行 [2] - 获得B级评价的银行有20家,包括兰州银行、郑州银行、民生银行等 [2] 评级变动分析 - 评级上升的银行包括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杭州银行和张家港行共5家 [1] - 评级下降的银行仅有上海银行1家 [1] - 张家港行从B级上升至A级 [1][2] - 杭州银行评级获得提升 [1][2] - 光大银行和浙商银行评级均有所上升 [1][2]
寻找绩优股:2026年银行业年度策略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1-03 13:20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预期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15%以上 [72] - 核心观点:信贷增速降档提质方向明确,2026年信贷有望同比多增、增速降幅趋缓 [5] 信贷规模与增速分析 - 2024年起贷款增速明显放缓,2025年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4.7万亿元,同比少增1.3万亿元 [9] - 预计2025年全年新增贷款16.8万亿元,同比增长6.6% [9] - 预计2026年新增贷款17.2-17.7万亿元,对应增速6.3%-6.5%,贷款增量有望同比多增 [9] - 2025Q3末人民币各项贷款规模达270.3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6.6% [8] 信贷结构变化 - 企业贷款是主要增长驱动力,2025Q3末规模达184.30万亿元,同比增速8.2% [8] - 零售贷款增长乏力,2025Q3末规模为83.94万亿元,同比增速仅2.3% [8] - 零售按揭贷款持续收缩,2025Q3末规模为37.44万亿元,同比增速-0.3% [8] - 工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速,2025Q3末达26.59万亿元,同比增速9.7% [8] 银行业个体表现 - 2025Q2末上市银行贷款同比增速为8.0%,其中国有行、城商行增速领先,分别为8.8%和12.9% [10] - 大型银行贷款增速自2022年起反超中小型银行,优势延续至今 [10] - 浙江、江苏、四川、山东等经济大省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均值 [11] - 国有行凭借低负债成本竞争力和财政部注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12] 净息差走势与影响因素 - 银行业净息差仍处下行通道,但2025年起下行斜率趋缓、降幅有望逐年收窄 [13] - 2025H1老十六家银行平均净息差为1.94%,存款成本率为1.75% [15] - 2025H1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改善25个基点,其中国有行改善47个基点 [16] - 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幅趋缓,2025年6月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9% [19] 财富管理业务表现 - 2025H1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1%,其中国有行同比增长4.7% [27] - 代理业务收入实现修复性增长,农行、中行25H1代理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62.3%和23.7% [27] - 2025H1上市银行零售AUM较年初增长6.4%,零售存款占比较年初提升0.6个百分点至67.7% [29] - 招商银行零售AUM中零售存款占比仅26.5%,财富管理业务特色显著 [28] 资产质量状况 - 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稳健,2025Q2末上市银行不良率、关注率、逾期率分别为1.25%、1.68%、1.42% [37] - 零售贷款不良率自2021年起反弹,2025Q2末信用卡、经营贷、消费贷、按揭不良率分别较年初上升13、22、10、8个基点 [42] - 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从2016年的164%提升至2022年的240,2025Q2微降至235.7%,风险抵御安全垫厚实 [37] - 2020-2025H1上市银行累计核销不良贷款平均占2020年末总贷款的5.8% [40] 银行板块估值与市场表现 - 当前银行板块PB_LF估值0.73倍,位于2019年以来52%分位处,对应2025年PB估值为0.66倍 [49] - 银行板块在跨年阶段通常有超额收益,2017-2024年间仅2020年例外,领涨标的以高弹性个股居多 [55] - 部分银行如华夏银行、上海银行2025E股息率超过5.8%,具备高股息特征 [64] - 重点银行中,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获“增持”评级 [66]
掘金银行三季报:险资继续“扫货”
经济网· 2025-11-03 10:21
随着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三季报披露完毕,股东结构变化也随之曝光。 经历去年以来的银行股强势行情后,A股上市银行板块在今年三季度大幅回调,单季度整体最大跌幅超 过13%。但同时,作为长线资金的代表,保险资金继续增持银行股。 数据显示,三季度共有6家险企新进6家A股上市银行前十大股东序列。此外,此前已进入上市银行前十 大股东的多家险企三季度继续增持,提升持股比例,甚至争取董事席位。 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末,已有12家上市银行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出现至少两家险资。 其中,浙商银行云集4家险资股东以自有资金入股。 新进十大股东 10月30日,工商银行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 品"于三季度新进该行前十大股东,至9月末持有7.57亿股,持股比例为0.21%。 无锡银行、南京银行、常熟银行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也在三季度分别迎来新的险资身影。 其中,除工商银行外,"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还在三季度新进南京银行前十 大股东序列。截至9月末,其持股数量约2.568亿股,持股比例为2.08%。 利安人寿也在三季度新进无锡银行前十大股东序列,至9月 ...
债市波动 挤压银行投资收益空间
上海证券报· 2025-11-03 01:54
债市波动 挤压银行投资收益空间 ◎记者 黄冰玉 张欣然 在债市波动与净息差收窄的双重压力下,多家上市银行今年前三季度营收承压,"债牛"红利逐渐消退。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下滑,成为拖累非息收入的主要因素,而部分银行则通过"卖债"兑现浮盈对冲影 响。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债市情绪回暖,银行投债逻辑正从配置转向主动管理,并 加快通过交易能力与中间业务拓展提升非息收入,构建更具韧性的盈利模式。 具体来看:招商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亏损额度居前,前三季度累计亏损88.27亿元,其中,仅三季度 单季亏损就达到40.08亿元;光大银行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亏损49.82亿元;华夏银行前三季度公 允价值变动损益亏损45.05亿元。 对此,多家银行在业绩说明会上均提及"债券估值波动"是主要原因。招商银行在财报中解释称,今年前 三季度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4.23%,其中债券与基金投资收益减少是主要拖累。光大银行也在三季报 中表示,非利息收入同比减少14.83%,主要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扩大。华夏银行行长瞿纲在业绩说明 会上解释称,收益大幅下滑主要受债市波动影响,导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重估带来较大损失。 业内人士 ...
债市波动挤压银行投资收益空间
上海证券报· 2025-11-03 01:53
债市波动对银行营收的影响 - 债市波动加剧导致银行持债资产重估损失扩大,成为拖累业绩的重要因素 [2] - 42家上市银行中,非息收入同比下滑的有24家,投资净收益同比下滑的有8家,31家银行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负 [2] - 招商银行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累计亏损88.27亿元,光大银行亏损49.82亿元,华夏银行亏损45.05亿元 [2] 银行应对策略:卖债兑现浮盈 - 部分银行通过主动"卖债"锁定浮盈以对冲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建设银行投资净收益同比增长150.55% [4] - 长沙银行、青岛银行、邮储银行、紫金银行、上海农商行截至三季度末的投资收益均有70%以上的同比增长率 [4] - 银行通过处置AC账户资产等方式兑现浮盈,例如长沙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年初增长36.9%,AC账户资产较年初压降10.8% [4] 银行投债逻辑的转变 - 银行投债正从单一依赖利差收益,转向提升交易、久期管理和风险对冲能力以实现稳健收益 [6] -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行至1.79%,市场做多热情提升,被视作有利于债券利率下行 [6] - 行业趋势从"赚利差"转向"赚管理",需增强主动交易能力并通过中间业务提高非息收入稳定性 [7]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31 14:34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证券代码:601825 证券简称:沪农商行 公告编号:2025-043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 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一、重要内容提示 1、本公司董事会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法律责任。 2、本公司法定代表人徐力、行长汪明、会计机构负责人陈南华保证本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准 确、完整。 3、本季度报告中的财务报表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且未经审计。 4、本公司于2025年10月30日召开董事会2025年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本报告。 5、除特别说明外,本季度报告所载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为本集团合并数据,均以人民币列示。"本集 团"是指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本公司"是指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二、主要财务数据 2.1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千元 ■ 2.2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单位:人民币千元 ■ 2.3 主要会计数据、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原因 以上主 ...
沪农商行(601825):2025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稳健正增,股息率仍较高
华创证券· 2025-10-31 13:12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投资评级为“推荐”,且维持该评级 [2] - 目标价为10.40元,对应2026年预测市净率0.75倍 [2][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8.3亿元,同比下降3.18% [2]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5.67亿元,同比增长0.78% [2]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增速为2.73%,环比下降3.5个百分点 [7] - 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78%,增速较上半年小幅上升0.18个百分点 [7] 收入结构分析 - 净利息收入: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4.3%,但降幅较第二季度收窄1.0个百分点 [7] - 中间业务收入:第三季度单季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7.1%,增速环比提升8.8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代销保险和理财业务增长 [7] - 其他非息收入:第三季度单季其他非利息收入同比仅增长0.46%,增速较第二季度大幅下降29.8个百分点,受利率及汇率波动影响 [7] 规模与信贷投放 - 贷款总额:截至三季度末,贷款总额同比增长3.2%,增速较二季度末下降2.0个百分点 [7] - 存款总额:截至三季度末,存款总额同比增长7.0%,增速较二季度末微降0.08个百分点 [7] - 对公贷款:一般公司贷款余额较二季度末下降41.7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票据贴现余额较二季度末下降22.5亿元,同比下降4.7% [7] - 零售贷款:零售贷款余额较二季度末下降4.43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 [7] 盈利能力与息差 - 净息差:第三季度年化单季净息差环比略降2个基点至1.34% [7] - 资产端收益率: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10个基点至2.83%,同比下降48个基点 [7] - 负债端成本:计息负债成本率环比下降9个基点至1.54% [7] - 成本管控:前三季度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至27.1% [7]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连续六个季度持平于0.97% [2][7] - 不良净生成率:第三季度单季不良净生成率环比下降26个基点至0.05% [7] - 关注类贷款比率:第三季度末关注率环比上升4个基点至1.81%,但升幅较二季度大幅下降 [7] - 拨备覆盖率:环比上升3.6个百分点至340%,拨贷比环比上升6个基点至3.32% [2][7] 未来业绩预测 - 营收预测:预计2025年至2027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3.1%、4.4%、5.8% [7] - 净利润预测:预计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9%、1.3%、4.0% [7] - 每股收益预测:预计2025年至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29元、1.30元、1.35元 [8][10] - 市净率预测:当前股价对应2026年预测市净率为0.61倍,近5年平均市净率为0.62倍 [7] 投资亮点与估值 - 股息率:中期分红率保持33%,股息率约5% [7] - 区域优势:在上海发展“五个新城”与“五个中心”建设背景下,未来业务增量市场空间较大 [7] - 特色业务:科创金融、养老金融是特色优势业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