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五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将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
金融时报·2025-10-22 19:32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中国金融业在规模、质量、服务实体经济、风险防控、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综合实力全球领先 [1][3] - “十五五”时期是金融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行业需围绕“金融强国”目标,重点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 [1][6][8] - 金融业需优化体系结构、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监管与风险防控,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7][10][12] “十四五”期间中国金融业发展成就 综合实力 -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金融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全球第一 [3] - 银行业总资产超500万亿元,年均增长率9.4%,是全球最大信贷市场和第二大保险市场 [3] -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连续20年位居全球第一,规模超4.7万亿美元 [3] 服务实体经济 - 金融业累计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超100万亿元,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多渠道、广覆盖” [3] -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北交所设立提升直接融资功能 [3] - 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小微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3][7] 数字化转型 - 中国数字金融发展全球领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广泛应用于风控、客户服务等领域 [4] -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监管科技(RegTech)增强风险识别能力 [4] 风险防控与监管 - 银行业不良率保持在2%以内,拨备覆盖率197.97%,资本充足率17.88%,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4]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成立,实现统一监管框架,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 [4] 对外开放 - 外资机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2024年外汇市场交易量达41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7% [4]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跨境贸易结算规模较2020年增长64% [4][5] - “一带一路”、RCEP等合作深化,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排名上升 [4][5] “十五五”时期金融业发展环境与任务 宏观经济背景 - 全球经济预计维持2%-2.9%的低增长区间,科技革命(如人工智能)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6] - 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将超30% [6] 重点任务方向 科技金融 - 构建“投、贷、保、险”多元化金融产品体系,支持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8] -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升服务精准度 [8] 绿色金融 - 发展绿色债券、碳金融等产品,服务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 [8] - 推动绿色标准与国际接轨,创新风险定价和押品扩容机制 [8] 数字金融 - 加快金融核心系统、数据中台、云平台升级,深化智能风控应用 [9] - 通过开放银行模式拓展生态合作,提升支付、反欺诈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9] 跨境金融 - 构建覆盖贸易融资、项目投资、汇率风险的综合跨境服务体系 [9] - 扩大人民币在国际结算和投资中的使用,推动国际化进程 [9] 监管与风险防控 - 完善“一委一行两会”协调监管框架,建立跨部门、跨市场风险监测体系 [10] - 运用监管科技(如大数据、AI)构建智能化风险预警平台 [10] 金融机构发展路径 - 大型银行向综合化、国际化转型,中小银行聚焦特色化、区域化服务 [7] - 金融机构需强化资本充足率与风险管理,优化信贷结构支持新兴产业 [11][12] - 通过“金融+非金融”生态合作,提升产业链与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