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收费模式的演变 - 平台向经营者收取的费用从“佣金”演变为“抽成”,反映了平台服务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1][9] - “抽成”一词自诞生起即带有负面评价,体现了平台内经营者对平台收费的控诉[1][9] - 在官方文件中,“抽成”与“佣金”已被列为平台收费的两个不同类别[8] 传统佣金模式的特征与作用 - 佣金是商业活动中劳务报酬的一种形式,由提供方或买受方支付给第三方中介[1] - 中介普遍存在的原因在于社会分工需要,有助于节约交易成本并提高交易效率[1] - 以房产中介为例,其三大功能为信息撮合、专业核验风险、提供流程代办与指引服务[2] 数字平台经济的特性 - 平台本质上是规模更大、影响力更强的中介,连接供需双方并从中获取收益[3] - 平台经济通过技术使交易异常“丝滑”,导致用户产生交易是直接达成的错觉[3] - 平台服务从低频变为高频,全方位渗透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3] “佣金”与“抽成”的认知差异 - “佣金”一词与代理、中介服务相关,强调基于交易成功的服务费及双方合作信任[6] - “抽成”带有“从中抽取”的意味,易引发与“剥削”相关的负面情绪联想[6] - 措辞变化反映了经营者从“合作伙伴”到“被支配者”的感受转变[6] 平台抽成争议的根源 - 平台收费过于复杂,基于技术和算法,服务内容不如传统中介直观[7] - 平台介入服务提供者的价格和服务标准制定,与传统中介有本质区别[6] - 单个经营者势单力薄,难以联合起来与平台进行有效谈判[6] 平台收费的实质与市场约束 - 平台收费本质上是商户为使用平台提供的交易场所、技术服务等支付的对价,更符合佣金定义[9] - 平台在公开市场竞争,其收费标准受到竞争对手和商家支付能力的市场约束[9] - 平台收费能否摆脱负面评价,关键在于其能否为商家创造价值、增加收入[9] 行业宏观背景 - 平台收费争议凸显的宏观背景是行业增速放缓,从业者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减少[10] - 中国网络零售额年度增速从2019年的16.5%下降至2024年的7.2%[10] - 行业增速下降导致各方对支出变得格外敏感[10]
佣金还是抽成,这是一个问题
36氪·2025-10-22 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