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发布与市场影响 - OpenAI于10月22日正式发布首款AI浏览器ChatGPT Atlas,该产品被定义为以ChatGPT为核心、旨在提供更个性化和颠覆性的上网体验,并能代替用户执行预订、填表等复杂任务[1] - 此举动被市场解读为OpenAI首次从应用层进入互联网终端,直接挑战谷歌Chrome的霸主地位,导致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在消息传出后周二盘中一度下跌近5%[1][2][3] - 为打造此产品,OpenAI组建了包括前Chrome工程师达林・费舍尔和曾参与Chrome与Firefox开发的本・古杰尔在内的明星团队[3] 产品核心功能 - Atlas核心功能包括上下文聊天侧边栏,允许用户在任何网页上与ChatGPT对话,利用页面上下文回答查询而无需离开当前页面[4] - 浏览器记忆作为可选功能,开启后ChatGPT能记住用户浏览过的网站和内容关键细节,以提供更个性化和上下文关联的回答,此功能为用户账户私有且用户拥有完全控制权[4][5] - 智能体模式是核心竞争力,允许ChatGPT在获得用户授权后直接在浏览器中代替用户执行操作,如自动下单购物或同步协作软件任务,该功能目前仅以预览版形式向付费用户开放,Plus订阅用户每月任务限制为400次[5] 产品面临的挑战与竞争环境 - Atlas目前仅支持搭载M系列芯片的Mac电脑,将Windows和手机用户暂时排除在外[6] - 有评论指出Atlas可能是为“截胡”谷歌潜在新品而推出的“半成品”,其智能体模式与数月前发布的ChatGPT Agent功能类似,且侧边栏总结等功能在竞品如Perplexity的Comet浏览器中已有实现[6] - 智能体模式在执行复杂任务时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升,被独立研究员形容为“看着一个第一次使用电脑的人煞费苦心地学习使用鼠标”,并提及相关安全和隐私风险仍高[7] - 全球AI浏览器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45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的约768亿美元,市场竞争激烈,已有Perplexity的Comet、微软Edge的Copilot模式、Opera的Aria等产品,谷歌也计划将Gemini模型深度集成到Chrome中[9][10][11] - 截至2025年9月,谷歌Chrome在全球桌面浏览器市场份额约70.25%,微软Edge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1.8%[11] 公司战略与商业化动力 -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认为人工智能为重新思考浏览器意义提供了十年一遇的机会,Atlas的终极目标是让用户从手动操作网页转向告诉AI做什么,使浏览器从被动内容展示窗口演变为主动服务平台[7] - 通过打造浏览器,公司旨在获取完整用户上下文为通用人工智能积累数据,并将每周活跃用户数超8亿的ChatGPT用户更紧密地绑定在自身生态内,直接掌握流量入口为未来商业化铺路[8] - 独立分析师本尼迪克特·埃文斯表示这是一场分发战略和数据收集战略,投资银行D.A. Davidson分析师吉尔·卢里亚认为集成聊天功能到浏览器是公司切入广告业务的先兆,可能从谷歌夺取搜索广告份额[8][12] - 公司在10月初48小时内接连推出“即时结账”功能和独立社交应用Sora App,挑战亚马逊和Meta,10月中旬又宣布ChatGPT将“解禁”成人内容,显示出在巨大财务压力下加速向盈利导向的商业巨头转型[13][14][16] - 尽管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43亿美元,但同期研发支出激增至67亿美元,预计今年现金消耗将高达85亿美元,公司设定了尽快实现130亿美元年收入的短期目标[14] - 德意志银行数据显示欧洲用户对ChatGPT支出出现停滞,过去四个月订阅服务在欧洲主要市场保持平稳,尽管每周活跃用户达8亿,但仅2000万为付费用户,自5月起欧洲消费者支出已停滞[17]
重磅应用密集上线,同时“硬刚”谷歌、亚马逊和Meta,OpenAI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