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访田轩:构建长效激励制度 培育耐心资本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22 22:56

资本市场改革核心进展 - 注册制改革实现从科创板试点到全市场覆盖 从根本上重塑市场生态 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3] - 并购重组机制系统性创新 “并购六条”政策出台后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 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提速[3] - 退市制度刚性执行 面值退市和财务类退市案例大幅增加 市场出清效率明显提高[3] 投融资动态平衡的挑战 - 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存在结构性障碍 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等权益投资比例受限 面临审批流程冗长及考核周期错配问题[4] - 投资者结构呈现“短多长少”特征 个人投资者占比过高 机构投资者中短期交易型资金占主导[4] - 多层次资本市场板块定位存在重叠 科创板与创业板硬科技企业认定标准交叉 北交所与新三板创新层服务中小企业功能区分不明显[4] 提升投融资平衡的改革路径 - 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 放宽社保和保险等机构权益投资比例限制 建立与长期收益目标匹配的考核机制[5] - 推动公募基金注册制改革 鼓励发展权益类ETF和养老目标基金 提升专业机构投资引领作用[5] - 完善多层次市场板块功能定位 明确科创板“硬科技” 创业板“三创四新” 北交所“专精特新”的差异化路径[5] 新“国九条”实施后的公司治理与回报 - 上市公司建立动态股票回购机制 将回购与股权激励深度绑定 分红稳定性显著增强 现金分红总额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7] - 部分公司治理机制形式化 股东回报分化加剧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市值占比退市标准执行存在“尺子不一”现象[7] - 需建立市值管理考核体系 将分红持续性和研发投入强度纳入央企考核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培育“耐心资本”生态[7] 系统性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维度 - 健全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制衡机制 提升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及时性 强化董事会独立性与决策透明度[8] - 投资者关系管理从合规披露转向价值传递 利用数字化工具实现与全球投资者常态化沟通[8] - ESG披露向国际标准接轨 细化气候风险和数据安全等关键议题量化指标 深化市值管理实践中长期发展路线图[8] 培育“耐心资本”的制度突破 - 探索对持股超五年及以上机构投资者实施阶梯式资本利得税减免 对分红再投资部分给予所得税递延优惠[9] - 推动养老金和保险资金考核周期延长至五年以上 取消年度排名压力 以绝对收益与风险调整后收益为核心指标[9] - 试点设立长期资本实验室 放宽险资和年金投资范围限制 允许按比例配置未上市股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9] 资本市场开放优势与提升 - 吸引境外长期资本的最大优势在于庞大市场规模和持续经济增长潜力 提供广阔投资空间和稳定回报预期[10] - 需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基础制度 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拓宽跨境投资渠道降低投资门槛[10] - 优化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提高法律执行效率 加快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提供更多优质投资标的[10] 制度型开放的具体规则对标 - 推进信息披露标准国际趋同 建立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衔接的动态调整机制[11] - 加快会计准则实现内地与香港及主要国际市场等效互认 推动衍生品清算规则和风险管理框架与国际对接[11] - 完善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强化产权保护与争端解决机制国际化建设[11] 构建韧性风险监测与跨境监管体系 - 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强化对短期资本流动动态监测与压力测试 完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12] - 深化与主要经济体监管机构双边与多边协作 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与联合应急处置机制[12] - 加强对金融机构境外业务风险穿透式监管 构建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高频交易和杠杆变化实时追踪[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