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日为鉴
虎嗅·2025-10-23 05:27

居民储蓄行为与风险偏好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存款总额增加12.73万亿元,其中9月单月暴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扭转了前两个月的少增趋势[1] - 当前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05%至0.2%,定期存款利率约为1%,但居民仍选择增加存款,显示出低风险偏好[1] - 日本居民在“失落的三十年”中面临长期低利率和资产荒,风险偏好明显降低,更多持有货币和存款,截至2024年底金融资产中现金存款占比达50.9%[2][17] 日本股市表现与驱动因素 - 日经225指数从2009年3月的7054点历史低点上涨至2025年10月9日的48580.44点,期间持有相关ETF的年均复合收益率可超10%[2] - 日本央行是日经指数上涨的重要外部推动力,其持有的ETF账面价值相当于东证主板市场总市值的7%左右,甚至成为众多日本企业的最大股东[3] - 日经225指数的每股盈利从2012年的442.1日元增长至2023年的1214.4日元,增幅达172.7%,远高于同期市盈率17.4%的增幅,表明盈利驱动是主要动力[15] - 日本上市公司分红总额在2023年达到近16万亿日元历史新高,2024年股票回购额创历史新高达到16.81万亿日元[8] 日本股市结构演变 - 日经225指数编制方式为价格加权,核心成分从2010年前的银行和公用事业公司转变为“科技高端制造+消费创新”,占比分别达到近50%和23.1%[8] - 东京威力科创在30年间回报率达4564%,10年回报率达2511%;爱德万测试30年回报率达2364%,10年回报率达1610%[10] - 东证所推动优胜劣汰,计划到2028年下半年将东证指数成分股数量减少4成至约1200家,经营不善公司被推动退市或私有化[7] 中国资本市场与ETF发展 - 中国ETF市场规模在2025年已突破5万亿元,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ETF市场,但相比美国约12万亿美元的规模仍有空间[31] - 个人投资者在ETF中的持有比例从2014年的不足20%提升至2023年末的44.3%,2025年股票型ETF的持有比例已上升至47%以上[31] - 2024年00后投资者数量同比激增212%,Z世代投资者占比在2025年达到35%,对ETF的接受度远超传统主动基金[31] 沪深300指数结构与比较 - 沪深300指数由沪深交易所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300只A股组成,金融地产权重最高占比超20%,工业和主要消费分别占比约15%至20%[23] - 指数经历“去地产化”和“科技权重上升”的结构演变,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等“新经济”板块权重显著提升但未形成结构性主导力量[23]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0.16%,净利同比增长2.54%,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3.36,处于历史61.79%分位水平[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