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况与战略意义 - 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建成开通,深圳至中山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1] - 项目成为连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纽带,推动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圈进入"一小时经济圈" [1] - 通道旨在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跨岸高效配置,加速构建更畅通开放协同的国际化湾区 [1] 技术创新与工程成就 - 项目荣获2025年国际隧协年度重大工程奖金奖及菲迪克工程项目卓越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2] - 工程形成1个世界首例、3个世界级标志性工程、5项"深中质量"、10项国际领先技术及10项世界首创重大装备 [2] - 在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设计施工领域取得原创性成果,并攻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等世界级施工难题 [2] 运营管理与智慧化建设 - 构建智慧监测平台和桥梁防碰撞体系,设置800多路监控视频实现全路段覆盖 [3] - 采用毫米波雷达、高清视频、AI道路分析等系统组成信息感知网,并建立隧道防灾救援联动体系保障安全 [3] - 构建交通智慧管控平台,将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等区域主要通道纳入,提升骨干高速公路路网级管控水平 [3] 交通流量与区域影响 - 通车一周年总车流量达3155万辆次,日均8.64万辆次,约占珠江口日过江总车流量的20% [4] - 通道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及大湾区高效融合发展,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 [4] 产业协同与投资效应 - 推动"深圳创新+中山制造"模式,例如深圳长微科技在中山投资5亿元建设半导体研发生产项目 [5] - 新益昌科技形成"深圳研发+中山制造"格局,并计划在中山再投资6亿元建设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基地 [6] - 健仓科技在中山布局维琪美妍产业园作为"试验田",探索"深中互促"的生产性服务业运营模式 [6] 产业格局重塑 - 华利集团总部项目动工带动15家上市公司集聚,形成"引进一家、串起一链"的产业链磁场效应 [7] - 通道改变珠江口"东强西弱"格局,构建"研发在东岸、制造在西岸、市场覆盖湾区"的产业生态循环体系 [7] - 项目成为珠江口产业经济从"单点突破"迈向"协同共赢"的纽带,增强大湾区产业经济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7]
长虹卧波绘出湾区新气象
经济日报·2025-10-23 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