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高压架起电力“闪送通道”(“十四五”,我们见证这些硬核突破④)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10-23 06:21

行业规模与建设进展 - 中国已累计投运特高压工程45项,构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超远距离输电网络,包括1条±1100千伏、23条±800千伏和21条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 [7][11] - “十四五”时期特高压直流线路长度由2.8万公里增长至4万公里以上,西电东送输电能力由2.7亿千瓦提升至约3.4亿千瓦,较“十三五”末提升25% [7][11] - 近5年国家电网投产8项特高压直流工程,线路长度1.36万公里,形成超5000万千瓦的特高压直流跨区输电能力 [10] 重点工程项目与输送能力 - 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中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输电通道,每年可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占比超50% [2][13] - 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每年可向山东输送电能360亿千瓦时,是中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配套电源装机145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050万千瓦 [12][13] - 白鹤滩至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长2080公里,输电耗时仅7毫秒,是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重点工程 [9] 清洁能源输送与结构优化 - 2024年跨区特高压直流通道输送清洁能源电量已达约4200亿千瓦时,较“十三五”末增长70%,占总送出电量的比重接近60% [14] - 特高压工程从“输送火电为主”逐步转向“清洁能源优先”,依托存量通道增加风电和光伏配置,优化输送电量结构 [13][14] - 陇东至山东工程输送的电能超过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能源,并配套全球规模最大、能耗最低的燃煤电厂碳捕集工程,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达150万吨 [12][13] 技术创新与国产化突破 - 国家电网首次形成±800千伏/800万千瓦特高压直流标准化系列成果,覆盖设计、装备、施工、调试、管理全领域,形成500余项各类标准规范文件 [16] - 多项“卡脖子”技术瓶颈取得突破,陇东至山东工程首次应用国产分接开关和基于自主可控芯片的直流控保系统,成功打破核心装备的国外技术垄断 [17] - 特高压电网技术在拓扑结构、柔性输电、高海拔建设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例如白鹤滩至江苏工程是首条采用混合级联输电技术的直流通道,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创造26项“世界首个”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