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核心框架 - 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作用[1] - 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决定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做好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 -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作为统一整体统筹推进,构建联动工作机制[10] 创新发展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创新正在催生新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3] - 中国在5G标准制定、基站建设、终端应用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5G技术与工业制造、医疗、教育等行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3] - 需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3] 协调发展 - 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重点要抓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地域辽阔,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4] - 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4] -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区域间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需要根据各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优化发展布局[4] 绿色发展 -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5] - 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5] - 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5] 开放发展 -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状态下实现经济持续发展[6] - 中国积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6][7] - 需要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开放平台建设,推动企业更好"走出去"[7] 共享发展 -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8] - 中国在共享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覆盖面不断扩大[8] - 需要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8] 政策协同与要素配置 - 需要推动形成更强政策合力,确保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互为支撑、相互促进[10] - 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既要通过研发补贴激励技术创新,又要优化充电设施布局减小区域差异,还需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10] - 需要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创新前沿、协调发展薄弱环节、开放高地等重点领域倾斜[10] 产业发展实践案例 - 长三角地区探索出创新研发在上海、制造转化在苏浙皖的协同模式,既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10] - 高新技术产业布局要兼顾区域协调,避免造成新的发展不平衡,绿色转型需依靠创新驱动降低减排成本[10] - 需要防止"一哄而上"的同质化竞争,一些地方不顾产业基础盲目扩张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产业导致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16]
遵循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工作
经济日报·2025-10-23 06:27